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2025年10月30日
一、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要坚持科学、系统、动态的原则,还必须遵循可比与可行性原则。指标的可比性、通用性、可操作性是确保对财务管理绩效核算和评估的基础。
1.反映财务综合能力指标
财务综合能力指标说明高校的经费筹集能力,一方面反映高校自身全面素质、争取更多经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反映高校在面向市场争取横向经费、社会服务收入等方面的能力,包括的指标有:学校总经费收入,国家拨款额,自筹经费收入,各类科研、社会服务活动的收入,资产总额等。
2.反映财务运行绩效指标
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即按照投入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原理,对高校财务运行的效能、效率、效益、成绩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的指标有:师生比、教师与全体员工比、人均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结构、经费自给率、经费增长率等。
3.反映财务发展潜力指标
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反映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风险与效益并存,如何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已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指标有:累计负债总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
4.对经济责任制情况的分析
学校财务部门根据以预算单位为前提的部门明细所发生的业务情况,将其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加以比较,算出其节约或超支额,分析原因,借以评价各责任部门取得的成绩,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对责任部门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并据以进行奖惩,促进其责任部门积极纠正偏差,承担所负责任。
5.对教学与科研情况的分析
财务部门根据有关教学与科研支出的数据,不仅要做到比较分析,还要联系业务工作的检查,分析教学业务费支出与科研经费支出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