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渠道筹资

一、多渠道筹资

1.加强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是以资本为基础,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把每项资金或资产当作资本去使用和运作,实际上是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对每项资金或资产的使用必须以获取价值的增值为取向,并竭力实现价值的增值。由于资本运营的核心概念是强调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优的效益和效率,注重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校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手段。

2.利用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利用项目的未来收益来融资,以项目资产为融资抵押,对高校其他财务没有影响,实现了风险隔离。对高校来讲,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后勤资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收益,可以采取向高校职员或社会其他主体进行融资的方式进行。高校职工持有高校的一些项目融资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而且项目一旦盈利良好,职工可以享受到高校发展的好处,调动职工关心高校发展的积极性。

3.发行高等教育彩票

由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教育彩票管理中心作为发行、销售教育彩票的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教育彩票发行主体的资格审批、教育彩票发行总额度的集中控制、教育彩票发行额度分配的地区协调平衡、教育彩票发行收入使用办法的制定等,保证教育彩票发行的规范有序。

4.进行专业融资

我国高校管理层虽然都是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精英和教学骨干,但是这样的纯学术人才未必能管理好专业的资产运作。反观国外高校,大学校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沟通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得社会资金能够不断地投入到高校里来,并设立基金会,聘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由于聘请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商业人士负责投资基金的运作,各大学的基金规模和收益稳步增长,反过来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5.运用BOT模式

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引进BOT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按市场模式运作,既能有效减轻高校资金支出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的效率,同时又不会产生公共产权问题。

6.鼓励教育捐赠

应借鉴英美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鼓励捐资助学的激励制度建设,提高捐赠收入在我国高等学校资金来源结构中的比例。

7.加强银、校合作

高校自身谋求扩张的强烈愿望与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有机结合,成功地推动了银、校之间的“双赢”合作,有力地拉动了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面对这样的筹资环境和融资机会,高校不仅能用明天的钱打通今天的“瓶颈”,还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低成本扩张、高投资回报的新路子。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整,高校的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随着高校举债办学倾向的继续增强,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大,中长期贷款比重逐步增加,利息负担势必日益加重,还贷压力有增无减。在宏观投资格局确定、国拨经费一定的背景下,加强财源建设,寻求并逐步形成新的稳定的财力增长点是高校财经领域今后几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速增效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