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创新思考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创新思考

(一)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互联网行业是当前科技的前沿,很多行业都需要与互联网融合才能得到更加高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比较复杂,它属于单独的学科,很多高校财会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技能,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协同发展能力。首先,高校应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聘请业内专家,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财务人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其次,要将培训作为一种绩效考核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后,财务人员积极投身于相关“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注重自主研发能力,打造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系统。

(二)建立长远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方案

高校的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网络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学校管理层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秉承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高校的财务管理谋划长远性的规划方案。方案内容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同时也要以更宏观的角度探索未来,实现“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

同时规划布局不能具有局限性,要注重不同财务管理环节、不同部门沟通、不同高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管理的不足与问题,规划中远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管理。

(三)建立应急机制保障高校财务安全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财务管理工作会有大量的数据流出现在网络上,看似只是简单的数字,其实代表着高校的资金与资产,一旦数据不稳定或者账号密码被盗取,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财务信息监管、注重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建议高校财务部门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利用云端存储、三级审核、安全时间等手段进行防护,同时也要加强网络防护网的建立,做好数据的多重备份,以谨慎的态度对待财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