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对财务管理创新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各项中心工作一样,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从高等教育管理的边缘逐渐走向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特别是自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陆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9.76%上升到2012年的30%,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也随之增加,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了GDP的4%,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学校因扩招而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但是,与办学规模相比,财政投入仍然远远不足,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依然没有彻底改变。这其中有政府和社会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办学资源没有充分有效利用和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出控制不严而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科学配置各种办学资源,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有效控制办学支出,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以解决办学资金紧张的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不仅提出高等教育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且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同时要求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这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财务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进一步拓宽高校理财思路,转变传统的理财观念,改进理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