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创新
高校各项财会业务活动不是一项简单的、独立的经济活动,它往往伴随着多个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联系和交换。虽然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业务流程,但任何业务流程都会涉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处理。根据高校各类业务活动的特点,高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大致可分为工资管理、业务处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7个次级业务流程。7大业务流程相互联系,集成一体,构成高校财务管理系统。7大业务流程中,最为关键的2个环节是资金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这是2个对高校效益及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容易发生的环节,应加强控制。基于价值链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是对高校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即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高校价值链的管理。核心内容是建立一系列的具体管理线路对各类价值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形成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有效的信息资源。一般说来,可以分成2个主要内容,一是设计管理线路,二是设计管理指标。具体做法包括:
(1)分析企业对大学投入的特点,形成资源模块。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大学需要企业的加入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企业对大学的投入有以下特点:追求大学的品牌效益和声誉效应,愿意把钱捐给名牌大学;投入形式多样,不仅有货币,还有硬件设备,如教学设备或是实验器材,或是帮助大学建设实验室;有些企业设置了长年支付给大学的研发经费,大多数的企业则属于因某种原因而进行的一次性研发投入;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对企业资金的需求度要大于以教学为主的大学;企业一般愿意投资应用型科研项目而不愿涉及基础性研究。企业对大学投入资源的方式有直接捐赠、进行科研合作、购买技术或专利、举办员工课程培训等。在资源模块中可以设计科研合作模块、捐赠模块和课程培训模块,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其中一个或者全部模块进行管理。
(2)分析企业对大学投入的特点,形成产出模块。学校在满足企业价值回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产出模块必须分析大学为企业提供的价值回报,它包括:①知识产品。企业对知识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企业会购买可以直接运用于生产的科研成果。原创性的知识、技术的获得是企业在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企业自身科研开发能力有限,一般会直接购买大学提供的知识、技术。大学增加其社会价值总产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为企业提供知识产品。一些名牌大学通过生产、传播、转让知识产品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②精神产品。主要是指大学要在观念、道德、价值等方面为社会进步做贡献。一所大学必须对所在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突出贡献,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突出影响,这种贡献和影响是大学社会声誉的来源和基础。品牌、声誉、文化辐射力是一所大学的隐形财富,因为名校的文化辐射力强,许多企事业单位愿意和名校进行合作和交流,大学拥有这种隐形财富,就能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对它进行长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③学生产品。大学培育的人力资源即为“学生产品”。通过大学几年的塑造,学生这一人力资源能够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级人才。除了直接接收培养好的全日制学习的大学生之外,企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需要,针对本企业技术和管理要求与高校合作,派出员工接受培训,更新员工的知识,开拓技能,提高岗位实践能力,这些人也是大学的学生产品。对于企业来说,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对于学生产品具有极大的需求性。
(3)通过对企业和大学之间的资源投入和回报关系,设计价值链管理线路图。在传统财务管理中,对于高校接受企业捐资的记录只是收到一笔资金,对该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定期向资金提供方提供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价值链管理下,信息的范围扩大了,但企业投资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假设联想集团为某大学计算机系捐赠了一座实验楼,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指标来收集和处理信息,这包括:企业要捐助的科研方向,这座楼的使用人群和使用率,研究条件改善后对学校吸引该项目科研人才的价值贡献,学校为增强该方向研究力量的投入及相应的财务政策,该楼投入使用后由于科研条件的改善带来的科研成果的增量,该学科该项目的国际国内排名变化情况,该楼对联想集团直接提供的技术支持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回报,合作项目的成功是否带来了后续捐赠或扩大了企业的捐资面和捐资力度等。
(4)高校实施价值链管理的系统条件。从遵循的规则来看,价值链管理信息系统不受公允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可以根据高校内部管理者的需要,灵活选择计量和计算、评价和分析、反映和反馈的程序和方法。价值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原理应该是:分别设置2个基本库——数据库和方法模型库,数据库记载与价值管理相关的基本事项,而方法模型库存放不同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则及分析模型。价值管理信息系统要求丰富的流入信息、流畅的交互处理、有效的分析工具和直观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