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它需要全员的参与,并且应全方位地包括、涉及高校经济全过程。因此,预算内容体系的安排应着重注意其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即预算必须涵盖高校经营业务和财务的全部内容。现行预算管理并没有将高校全部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反映到预算之中。全面预算管理要求高校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列入学校预算。收入预算是指高校在预算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可用于高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等非偿还性资金的收支计划。收入预算反映高校在预算年度内可能获得的资金,它构成了高校年度内可利用的办学资源,形成了对学校未来各项支出行为的约束条件。收入预算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预算。随着高校逐渐转变为自主办学的主体,各学院也拥有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来提高筹资创收能力,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没能将这部分资金纳入高校预算,造成学院“小金库”现象出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使得预算约束软化。必须将上述收入纳入学校全面预算,杜绝“小金库”现象,避免资金的体外循环。支出预算是指高校在预算年度内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支出预算通常划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建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等。为了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的有效性,上述支出预算又可根据控制需要进一步分解细化,支出预算按照具体细化的开支项目编制,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①要加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保证。为了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首先要加强对高校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以党政“一把手”担任主任,由各教学院系主任及专家教授代表、各部处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等组成,以计财处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学校在战略目标引领下,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部门工作目标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和协调各种预算事项、主持召开预算会议、确定预算目标、进行预算调整。管理委员会有权调动、整合高校的整个资源,并对每个院系、部处的权责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配。②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以财务部门为主设置预算管理的专门办事机构,以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其主要职责是:分解战略目标下的各部门任务,对各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并转化为财务分析数据,协调与综合平衡、汇总全校各部门申报的预算,撰写预算草案并向党政和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与预算有关的建议。同时,对预算的执行控制、差异分析、业绩考评进行管理。③建立预算管理责任网络。对学校内部各部、处、院、系、科室或个人分配预算责任,每个责任中心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和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是要划分责任中心,进行预算责任分配;二是制定责任目标,确定责任指标体系。④对各责任中心的执行情况通过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要建立预算的评价分析机构,验证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的真实效果。单位由学校财务部门和审计处在每年末就全校各责任中心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分析。它一方面是结合预算目标对各预算责任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全方位审计,另一方面也要对各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效果进行检验,实现学校的内控循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指标分析的作用。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首先要确定并下达为学校整体战略服务的各责任中心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目标能将学校的战略目标财务数据化,变成各部门、各层次教职工的工作任务。然后对预算总目标根据责任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逐级展开,具体量化,设计绩效预算考核的内容和指标,规定各项指标保质保量完成后的指标值,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直至每个教职工的目标,进而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相互促进的责任预算指标。第二步是编制预算: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各分解指标,在学校总“盘子”上以一级责任中心为单位进行分切。

全面预算的实施与控制。预算指标要作为各责任中心年度业务活动的依据,将学校总体预算目标按照预算责任体系逐级分解,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以财务预算为度量加以具体化并加以实施。学校要以组织机构保证预算得以执行。在学校内部建立多层责任网络,使学校总体预算目标得以实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保证预算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责任层次和责任界限的明晰性。财务部门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成指标进行反馈,以保证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并将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并发出预警提示,增强预算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预算目标完成。

高校全面预算实施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为保证高校全面预算的实行,高校应像企业一样,设立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高校及内部机构和人员的全面落实及实现财务预算。企业财务控制以组织保证、制度保证、预算目标、会计信息、信息反馈系统、奖罚制度等为基础,以价值控制、综合经济业务、现金流量控制等为目标,全面落实财务预算。高校应在相同的思路上建立财务控制制度,保证预算的实现。对预算执行的考核指标与激励机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预算执行的考核指标是通过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责任中心和个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以预算执行情况为考评标准,预算完成状况以指标为考评核心,通过财务分析指标、非财务指标的对比,对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通过指标考核可以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查找预算没有得到执行的根源,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通过指标考核,可以确定各部门责任人对责任目标及责任标准的实现程度和对学校整体预算目标的贡献差异,预算执行考核指标,可以作为学校对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奖惩兑现提供依据。同时建立学校部门预算执行评比奖励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各预算主体及全体成员的经济利益挂钩,通过预算考评与奖惩,达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