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身、心、灵的统一体

人是身、心、灵的统一体

作为发展完整的人,有身、心、灵三个层面。身即生理,身体,更多体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人的动物性。很多人的发展大多停留在身的层面,重视吃与痴迷于性,仿佛活着就是为了吃,时常不惜耗时费力去很远的地方,仅仅为了满足口欲。至于满足性欲就更是煞费苦心,不择手段。至于心的层面,多数人也有羞耻心、同情心、感恩心、欢喜心,但更多的仍是功利心。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灵的层面才是最高的确证和表征,灵表现在超越自我局限着眼于宇宙万物的民胞物与的思想与情怀。

人具有自然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还具有社会生命,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人真正区别于动物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人对于意义的追求是人具有精神性的一个证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们有对于永恒与不朽的追求。假如人们能够确认1OO后,哪怕是1000年后,人类将不复存在,我们会觉得今天做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这也是人具有精神性的一个证明。看电视剧或电影,明明知道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我们仍会被一些情节感动得泪眼蒙眬。人具有精神性,是人之所以高贵的缘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真正的生命是人的思想,人的精神。

“灵”主要指精神和灵性状态,即人对意义的追求和对世界进行认识与理解的智慧。灵性是相对于机械性而言的。对于意义的追求,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最灿烂辉煌的事情。正因为有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才有了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以及理论建树,才有了人间正义及对正义的守护,才有了对高尚人格的推崇,才有了历史的审判和良心的谴责……意义饱含着人对于现实的超越性,标识着人对世界理解的精神性向度。人不仅能够超越动物的本能,也能够超越可视的环境与条件,成为意义的创造者、追求者和体现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段话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士大夫阶层极力推崇的“三不朽”或“三立”,自然生命有终结,人唯有高贵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