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主义

真正的英雄主义

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健康、智慧、财富、闲暇、权力、成就、声望、爱情、亲情、友谊、高贵的教养、个人魅力等。这么多好东西,一个人要同时具有其中的五项,就很不错了。通常的情况是有健康的人,不见得有财富与权力;而有财富与权力的人,不见得就有闲暇与智慧;有闲暇与智慧的人,不见得就有爱情与友谊;有爱情与友谊的人,不见得就有高贵的教养与个人魅力……即使这些都拥有,最终也都会丧失健康并撒手人寰。大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才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米开朗琪罗》),李叔同先生才会有“悲欣交集”的大彻大悟。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完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得多,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何谓圆满,何谓残缺,人们的理解会不尽相同。比如个子不够高、不够英俊、错过了某个人或机会等等,都是不圆满。“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但是我们可以常想“一二”,人生充满了缺憾,但仍旧十分美好。

生活有时会在不经意间会给人沉重的一击,让人猝不及防,使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变得七零八落。疾病的困扰,现实的无奈,灾祸的降临,所有这一切,使得人对生命的自觉意识充满悲情。不过,正如席慕蓉在诗中所言“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与不断地复原,世界依然是一个等待着我们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本是这样的安宁与美丽。”约翰·肖尔斯也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不管怎样,人类讴歌的仍是乐观面对人生的积极姿态,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而不是屈服于命运。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因为种种的原因,总难以避免的会有一些难挨的时刻,甚至是至暗时刻。我们可以把这些特殊的境遇当作上苍赐给我们洞悉人性事理的机遇,无论多么沮丧,多么艰难,始终心存敬畏,心存感恩,心存善良,心存美好,憧憬着雪后初霁的光景,相信着雨后的彩虹终究会出现。当奇迹和希望变成现实时,那段灰暗的时光,会变成记忆,变成光芒闪烁的天幕。

怨恨是人们所有情绪中最不明智的任性,因为它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伤害的只有自己。接受现实,心中没有怨尤,尽人事而顺天命,这是人生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自然而然地到达这一境界,他需要经历许多磨砺和挣扎。生存境况与生命境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二者谁是更具有决定性的一方,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展程度。完全可以说,人与人的差别,核心就是发展程度的差别。发展程度高的人,并不是他们的生活中就不存在问题,而是他们能够正确地面对问题,实现与生活的和解。

美学家蒋勋在《祝福》一诗中写道:“感觉着生命的悲哀,还可以欢笑的,请受我深深地祝福!”不管怎样,都要热爱生活,都要活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因为,这是人们在若干选择中所能作出的最好的选择,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