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表达
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真理性。但它在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很可能也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那就是轻视口头语言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中,善于口头表达至少没有被很好地重视,更谈不上推崇。相反,巧言令色、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夸夸其谈……这些成语都有贬损良好的口语表达的意涵,尽管的确有人光说得好听而没有相应的行动。而在西方教育中,很早就重视“雄辩术”,与重视逻辑和修辞一道,对于西方人善于表达,包括善于演讲,可谓功不可没。
在欧美国家,大多数人在公开正式的场合讲话,表达非常流畅、富有条理,很少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或者夹杂着一些口头禅,并且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很丰富,甚至偶尔有些夸张,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公开场合,条理清晰、措词精当、富于思想、给人印象深刻的讲活、演说,对演讲者个人来说,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对听众来说,可以受到有价值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教育很有必要注重培养孩子自信从容,条理清晰,有根有据和富有个性的口头表达,有的孩子到了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阶段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口语的训练,也关系到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属于他的思想,有没有足够的积累,以及有没有自信、开朗的个性品质。
人们生活实践以及研究表明:乐于与人打交道,乐于分享,善于沟通,乐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因为它不仅有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美好社会的建设。婚姻质量无疑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品质,而婚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交流的量与质。一对有说有笑的夫妻,婚姻质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特别是当人们老迈之时,社会交往面渐趋狭窄,夫妻之间的交流就变得更为重要。一个人性格开朗、健谈是可以培养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大有可为。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对语言的敏感,语言与人的内心的粗糙或精致程度息息相关,大家知道很多歌词都具备“信达雅”这些特征,比如“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美丽的目光不属于流泪的双眼”;“春天已准时到来,你的心窗打没打开,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走进来”;“我所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因为梦过你的梦,因为苦过你的苦,因为追逐着你的追逐, 因为幸福着你的幸福”;“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 没有人能了解聚散之间的定义;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没有人能誓言相许永不分离”;“我们对着太阳说,信念不会改变;我们对着大地说,生活总会改变;我们对着长江说,追求不会改变;我们对着黄河说,贫穷总会改变”;“遥远的路途、昨夜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像这样精致优雅的歌词,不胜枚举。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部的语言系统,如果我们大量地积累这样的语言,我们内部的语言系统就会得到改造,语言的奇迹就会转化为生命的奇迹。语言的奇迹何以能够转化为生命的奇迹呢?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情怀,当我们拥有了美好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怀,我们的生命当然也就变得美好了。“改变了你的语言,就改变了你的世界”,从小鼓励孩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将使他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