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的学习
在汉语中,“学习”是一个合成词,包括“学”(即获取信息的行为与过程,它可以通过观察、倾听、阅读来实现)和“习”(即认知加工和动作模仿练习的过程,它包括复习、温习、练习、实习)。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包括如下四种类型:
1.在环境中,通过观察以及耳濡目染进行学习。
2.通过阅读进行学习。其学习成效既取决于阅读材料的品质,也取决于阅读品质自身。
3.通过交往进行学习。对所有人来说,都存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问题。因此,现实的人际交往能使人获得从书本中无法获得的某些鲜活、微妙却极富成长价值的养分。
4.通过研究、探索进行学习。这类高级的学习能力有赖于教育加以发展,这四类学习都具有各自的价值。
成长一定离不开学习,要成为“知人知物知天地,晓情晓理晓悲悯”的谦谦君子,需要通过学习心理学、伦理学和生命哲学等知人;通过学习生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知物;通过学习天文地理等知天地……任何领域成功与杰出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善于学习的高手。学习的品质愈高对个人的成长意义就愈大。许多人的发展程度不高,学习品质不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比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强;学习的内容和资源价值不高;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当;学习的坚持性比较弱……
高品质的学习称之为“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是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俗话也说:“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下头让它喝水。”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再高明的方法,也只能枉费心机。
学习的内容和资源也很重要。说个不太贴切的比喻:人的头脑就像用来煲汤的容器,可它里面只有具备了足够多、足够好的食材,才能煲出滋味醇厚、营养丰富的靓汤来。否则,一锅清水和废材,无论你煮多久,熬多久,煲多久,除了让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越来越高、水越来越少,不会有其他的结果。学习很重要,选择到有价值的知识学习也很重要。当然,何谓“有价值”,这问题很复杂,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论等许多的问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诗经·卫风·淇奥》,讲的是君子品德的修炼过程。后来人们把它衍化为“切磋”“琢磨”两个词语,它们很好地标示了学习的两个基本策略:切磋,即同道间的相互观摩,质难问疑,相互砥砺。琢磨,即玩味、推敲、咀嚼、反思、审视、检讨……对于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还用上面的比喻,这个过程就像煲汤:初步学习一个理论就如把食材弄齐了,加入水,在火上用猛火煮了一阵。如果没有更长时间的文火慢慢熬、慢慢炖,那汤不过是清汤寡水,淡而无味。要煲出滋味醇厚营养丰富的靓汤,一定需要有慢慢浸润的功夫,也就是切磋琢磨的过程。
一个人是学识宏富还是头脑虚空,和“天赋、努力与方法”这三者有关。天赋是遗传的产物,是上天投色子的结果。努力与方法却取决于每个人的意志和选择:是否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是否找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将影响着我们的学识和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