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高贵意味着什么
活着不等于生活着。作为大写的人的生活,最根本的应为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包括认知、交往和审美,它会造就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有这样相互联系的三个维度:广阔与丰富(它相对于逼仄与贫乏),独特与深刻(它相对于平庸与浅薄),纯美与高贵(它相对于污秽与卑下)。要使精神世界变得广阔与丰富,相对来说,并不困难,只要勤于学习就可以:向自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处理好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行的关系,勤于积累,善于总结。要使精神世界变得独特和深刻,不仅需要良好的先天禀赋,也需要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乃至学术训练。而要使精神世界变得纯美与高贵,这不仅需要良好的生存境况,也需要有自觉的对于生命境界的追求。
“精神高贵”意味着:1.民胞物与的平等与悲悯情怀;2.对于美好事物和高尚人格的欣赏、推崇与讴歌;3.对于智慧卓越的追捧和文明成就的赞美;4.乐观、积极的情绪表达;5.包容、风趣、幽默;6.虔诚的信仰,保持道德底线。传统中国的许多家庭,尤其是祠堂,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很好地表征了中国人的信仰系统。“天”远非自然的“天空”,它意味着“神”与神圣,成为人们膜拜与敬畏的对象。“地”,大地母亲,生养万物,也养育着我们人类。君,君王,意味着对世俗的权威的认同。有人建议改为“天地国亲师”,也有人建议改为“天地圣亲师”,都有道理。但“圣”更好,“圣”即个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境界的人,精神高贵的人。亲,即父母,亲人。师,老师,师长,精神文化的传承者。中国人的这一信仰系统,值得修复与光大。
如何造就精神高贵?每个人都有努力的空间。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朱子治家格言》说:“见富贵者而生谄容,最可耻;见贫贱者而作骄态,贱莫甚”。精神高贵的人捍卫生命尊严,他们挺拔地生活着,平等地与所有人交往,不必也不会点头哈腰、卑躬屈膝、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仰人鼻息、自轻自贱……精神高贵的人会把眼光投向广阔的世界,去关注人类,关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关注其他物种……成为一个不断走向更广阔的自我,而不是在狭隘的自我的小天地中自怨自艾、自怜自伤。
精神高贵的人乐于给予。乐于给予和舍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人们并非因为富有才乐于给予,而是因为乐于给予而变得富有。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物品我们用不着了,但它们仍有使用价值,送给别人,或者放在别人可以拾到的地方,让它们在有需要的人那里继续发挥作用,这有助于做到物尽其用。有不少人,一些物品明明用不着了,仍舍不得给予别人,留在家里一来浪费,二来挤占生活空间,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放在家里若干年后,终于有一天发现用不着了,这时它对所有人也可能都没有使用价值了。一个人究竟能不能站在人类整体利益上思考问题,体现了他是不是精神高贵。
精神高贵的人心中有正义和真理的位置,他有超越个人利害得失的精神关注,关注超越个人和个人所归属的小团体的私利的公共事务,关注人类的核心价值在生活中的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心中只有蝇营狗苟,他的“精气神”就不会好。精神高贵的人也有追求永恒的自觉,他们既活在当下,也能气定神闲地追求高远的目标。他们的精神生命会在无尽的未来熠熠生辉,他们时刻在自己瞩望的时空中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