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自己的好
所谓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创制文章的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之间表情达意、宣明事理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写作过程往往是由物(现象、事情)到感(感触、感悟、感怀),由感到意(思想、主张),由意到文(文章、作品)。美国学者查尔斯•布考斯基对写作有精彩的论述:“通常它是唯一的东西,在你和不可能性之间。没有酒,没有女人的爱,没有财富能够与它相比。什么也不能拯救你,除了写作。它撑着每堵墙不使它们倒下。阻止一大帮人马冲进来。它炸开黑暗。写作是最终的精神病医生,是所有上帝中最慈善的上帝。写作潜步跟踪死亡,紧追不舍。而且写作嘲笑它自己,嘲笑痛苦。它是最后的期望,最后的解释。这就是写作。”的确,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经验与幻景、感性与理性才能在一个时空中得到完满的呈现。
写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第一,写作有助于我们提升阅读品质。如果一个人有写作的习惯,他的阅读品质就会更高,他会养成精读的习惯,而不是泛泛浏览。
第二,写作能够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帮助我们积累学养。在写作中引用过的资料,我们会理解和记忆得更加深刻。
第三,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头脑,使之变得井井有条,从而更具有捕捉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四,写作能提升我们口头语言表达质量。书面语言的特点是相对完整、规范、精当和舒展,如果我们的口头语言表达具备书面语言的这些特点,那就特别有品质。
第五,写作能够提升我们对作品的鉴赏力。手工制品,如果我们会做的话,我们对它鉴赏能力也很高。文章也是这样,如果会写的话,我们对文章的鉴赏力,好的作品的鉴赏力也会更加高。
第六,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积极、开放、敏感、阳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写作是由事到感、由感到意、由意到文的脑力劳动和精神过程,一个乐于写作的人,能够更敏感的去面对世界。
第七,写作能带给我们成就感,不要说出了一本著作,甚至不用说发表了一篇文章,哪怕只是自己精心打磨过的一段文字,我们都会有成就感。
著书立说差不多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可著书立说并不容易:它需要术业专攻与长期的学识积累,有系统扎实的潜心研究,而这是很多人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难以做到的。但微写作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人都可以做到。用创作的态度对待微写作,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它也可以“以小成而成大成”,顾亭林先生的《日知录》成为不朽名作就是显例。我们不妨算一笔账:一个人从25岁至65岁,4O年,每年有300天在写作,每天写300字,总共可写36O万字,可以出一套很像样的10卷本的文集,这是多么大的人生成就。重要的不是这360万字的作品,而是在写作过程中对世界的热切关注,是那种拥抱世界的生命姿态。
“文章是自己的好”,这其中或许有些自恋的因素,也自有某种道理。自己的文字是从自己的心中流淌出来的,带着自己生命的温度、生命的履痕,自然会有一种亲切,正如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得像自己的地方,即使算不上优点,也会觉得有几分得意。正是那些醇厚、浓香、温润、宏阔、美好的文字,构筑起人类走向更和谐、纯净、温暖的境界的林荫小道,它让人们在享受自然界赐予的阳光雨露的同时,享受作为人类一员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