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个性

尊重孩子的个性

个性的外在表现为独特性,而内在的特质却是主体性。有人热情奔放,有人冷峻内敛;有人做事干净利落,有人则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有人积极乐观,惯于正面地看问题,有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无论是缺乏独立性、自主性(表现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还是缺乏创造性(表现为内心世界的贫乏、智慧上的平庸),都会被视为缺乏个性。正如康德所指出的:“‘他有个性’,这在绝大多数场合下不单是说到他,而且也是在称赞他,因为这是一种激起人家对他的敬重和赞叹的可贵性质。”

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良好个性的人表现为: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一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家庭教育要基于对孩子独特性的尊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那么我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为什么要特别尊重孩子的个性呢?

首先,每个人生来原本就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样,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所以值得无比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要求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

有一个日本女孩,自小就嗓音沙哑,同龄人都因她“丑陋的声音”而不愿与她交朋友。但这个女孩从来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她一直积极而快乐地寻找着每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后来日本著名的漫画家藤子不二雄恰好观看了这个女孩出演的话剧,女孩独特的声音立刻吸引了他。漫画家让女孩担任了《机器猫》的配音演员,她不负众望,沙哑的嗓音像长了翅膀一样,伴着卡通片飞遍了世界各地。魅力无限的独特声音使她成为家喻户晓及孩子们争相模仿的天才配音演员。

正是独特性,让这个日本女孩有了成功的机会,绽放了生命的光彩。

其次,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因而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各个个人的独特性亦即我们之间的差异性,而差异既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也使得合作成为可能;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就蕴藏在个人的独特性之中。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建基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就越高,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