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价值序位
我们可以通过诸多途径认识自我,其中之一就是弄明白自己的价值排序。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体稳定的价值序列,构成这个价值序列的元素可能有:信仰、自由、健康、长寿、享乐、成就、荣誉、地位、权力、财富、声望、友情、亲情、爱情、礼貌等等。所谓价值排序就是:这些元素你比较看重什么?究竟哪些元素会置于优先的地位?哪些你根本就不怎么在乎?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比如亲情与财富、健康与享受、友情与爱情、自由与礼貌发生冲突时,你会倾向于哪一方?这也可视为价值澄清,一个更为自觉地对自我心灵的关照的方式与策略。
英国與观调查公司对全世界17个国家的18235人进行了调查,要求受访者对生活的12个重要领域(爱情、健康、金钱、家庭、自由时间、自有住宅、精神进步、事业成功、创造性得到发挥、道德、外貌和权力)进行排序。调查发现,西方国家的人将爱情、健康、金钱排在前三位;东方国家的人排前三位的分别为健康、金钱、家庭,爱情排在第七位。(《参考消息》,2015年12月27日,P6)无论中外,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自觉不自觉地有一个价值排序,正是这种排序影响乃至决定着一个人的言行,决定着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个人的价值排序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却有人生境界的高下之别。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追求与意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不尽相同。一个人除了个人的生活理想,还可以也应该有社会理想。在社会理想中,也有价值排序的问题:你更看重富裕,还是更看重公平?更强调民主,还是更强调法治?许多人没有自觉的人生理想,更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这属于个人的发展程度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人的差别即价值观的差别,而价值观的差别又主要体现在价值排序的不同。绝大多数人所崇尚的价值元素是相同的,差别仅仅在于其价值元素的排序。比如对于“健康、长寿、享乐、奉献、创造、追求永恒”这些价值元素,你会怎样排序?健康与长寿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可以排在价值序列的首要地位。紧随其后的可以是享乐。大多数人并不欣赏“苦行僧”的生活,我们对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炼、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充满敬畏,但更应该主张并践行“乐活”。奉献包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与给予,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对自由民主法治社会的吁求,这也是可以排在前列的价值元素。创造是一个人才情、学识与智慧最集中的一种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就得益于许多个人的创造、发现与发明。如果把永恒与不朽作为重要的价值和目标来追求,一个人会更多地创造,“立言”便是创造的一种。
认识自我,一定包括对自己心中价值排序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