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问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问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国外关于公正世界信念有多种测量问卷,其维度结构的假设也各不相同,综述中已经对四种主要结构进行了总结:公正-不公正单维度双极性结构、自我-他人两维度结构、内在公正-终极公正两维度结构以及将自我-他人维度与组织公正中的程序-结果维度结合起来的两维度四类型问卷。四种结构都有相对应的测量工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最早期的Rubin 和Peplau 编制的公正世界量表(the just world scale),这个量表是基于单维度双极性结构假设的,但是一直以来,单维度双极性结构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质疑,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这一问卷存在因素结构上的问题(Furnham,2003;Hafer & Begue,2005)。

在双维度的问卷中,以自我-他人区分为基础的问卷(just world beliefs for self and just world beliefs for others)应用较为广泛,信效度较好,以此问卷为基础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两个核心的结论:一是相对于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人们的自我公正世界信念通常会更高一些。同时,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则可以预测对受害者的消极态度。国内也有研究者采用这个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却有很大的差异,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成年被试者的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同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相当(刘长江,殷晓菲,赵然,2009),而另一项研究(Wu et al.,2011)则发现,被试者的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得分要高于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两者对于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程度的预测能力,且只有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被试者的心理弹性。文化对这一问卷的影响是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Maes (1998)等人编制内在公正-终极公正问卷(belief in an ultimate just world scale and belief in an immanent just world scale),使用频率相对比较低,有研究者 (Strack,Gennerich,& Münster,2006)曾撰文对该问卷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他们对该问卷的24个题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新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这些题项的表述是以三个基本维度为基础的:维度一是达成公正所需要的时间,分为长期及短期两种;维度二是表述上原因和结果的平衡,分为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维度三是描述的效价,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每一个题项都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因素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研究者们的设想。因此内在公正及终极公正并不是一个得到实证研究良好支持的结构假设。

而目前国内关于公正世界信念、公正观的问卷主要有两个,都是由杜建政等人(杜建政,祝振兵,李兴琨,2007;杜建政,刘宁,李明,祝振兵,徐本华,2010)编制的,一个是探查大众内隐公正观的国民公正观问卷,另一个是其学生编制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问卷。前者主要调查的是公正观,即大众对于什么是公正的认识,与本研究要了解的公正世界信念有一定的差异。后者则主要是以对大学生的调查为基础,考虑到大学生未进入社会分配的领域,未参与社会分工,对于社会公正缺乏直接的体验,研究结果也不适宜推广到普通大众。同时该问卷在项目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早期的于Rubin和Peplau的公正世界量表,而没有参照目前在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自我-他公正世界信念以及内在公正-终极公正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