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积极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然而在现实世界里,不公正却比比皆是,为什么人们要试图维护这样一种“积极的幻觉”呢?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这是因为这样一种信念使得人们更有安全感和控制感,同时,只有在公正的世界里,人们才能对未来进行投资,追求和实现长远目标,因此必须要相信世界是公正的,自己的投入会获得应得的收获。因此,在面对不公正的威胁时,人们会试图采用各种策略维护自己的公正世界信念,其中包含一些认知合理化的策略——例如,对不公正受害者的贬损和责怪,从而对遭遇的不公正进行同化,降低感受到的不公平感。

从公正世界信念理论来看,其适应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缓冲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提升生活满意度,从而维护心理健康;第二,促进个体对长远目标的追求;第三,对不公正进行同化的结果,导致感受到的不公正感的下降。这三个适应功能分别在研究二、研究三和研究四中得到了验证。研究二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越高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好,相对于客观社会阶层,主观社会阶层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效果更好。同时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维护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个人资源假设与心理缓冲假设,结果发现,在社会阶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公正世界信念主要起到的是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个人资源假设得到了支持。在研究三中,考察的是公正世界信念对来自低社会阶层家庭学生的目标承诺及延迟满足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挫折情境下,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的低阶层学生对长远目标的目标承诺越高,对目标的坚持性越强,越愿意为长远目标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在延迟满足倾向上,由于延迟折扣任务中对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的额度设置不合理,导致出现天花板效应,公正世界信念高低分组在延迟折扣上差异不显著,但是从趋势上仍然可以看到,公正世界信念与延迟折扣呈正相关,公正世界信念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选择延时奖励。

公正世界信念理论的提出者Lerner认为,个体对长远目标的追求是公正世界信念存在的重要原因(Lerner,1980)。他认为只要人们要对未来进行投资,就必须考虑自己的付出能否获得回报,因此就需要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承诺为自己的长远目标投入时间和精力,并相信最终自己会得其所应得。对于成人而言,追求学业和职业目标是生活的主题。为了追求并实现长远目标,人们不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面对挫败,坚持不懈。同时人们还需要抵制眼前的各种诱惑,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牺牲眼前的利益或享乐。此时这个世界是否公正、付出是否能得到预期的回报就成为人们追求某一长远目标时考量的重点。Hafer等人开展的两项研究(Hafer,2000b;Hafer,Bègue,Choma,& Dempsey,2005)表明,在公正世界信念受到无辜受害者的威胁时,那些在未来定向上得分更高的被试者或是正在考虑其未来目标的被试者,更倾向于责怪受害者。当人们关注未来时,似乎更需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因此要把不公正受害者的遭遇归因为受害者自身的责任,以维护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公正的世界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相对于处境有利的群体,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成为各种不公正的受害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他们在对未来进行投资时会更多地考虑公正因素,它意味着个体是否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Laurin,Fitzsimons和Kay的一项研究(Laurin,Fitzsimons,& Kay,2010)发现,在低社会阶层中那些公正世界信念更强的人更愿意为长远目标付出时间和精力,在遇到挫折时选择坚持的可能性更大,而在高阶层中,则没有体现出公正世界信念促进长远目标追求的这一功能。究竟是“人穷志短”还是“人穷志不短”?一个重要的差异可能就源自于处于劣势中的个体对这个世界是否公正的信念不同。

公正的世界保障了处境不利群体向上流动的希望,给了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改变地位的信心。只有“人人有机会”,才有可能 “人人有希望、人人肯努力”。当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不再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用不公正的世界信念来代替公正世界信念,当不公正客观真实存在,而且严重到个体无法对其进行同化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信念。因此对于个体而言,不公正世界信念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如果人们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当然也就无所谓威胁了,这是一种犬儒主义的自我保护(Lench & Chang,2007)。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当人们从心底深处不再相信公正世界的存在,与犬儒主义相对应的就是丛林法则的流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另一种情况,如果个体认为世界根本就是随机的,不存在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情形,也不存在相反的规律,则可能导致个体放弃长远的目标而寻求即时的短期目标,或者是干脆放弃所有目标。一项针对公正世界信念与延迟折扣的研究(Callan,Will Shead,& Olson,2009)表明,当公正世界信念受到严重威胁时,被试者获得大的、更优厚的延迟奖励的欲望大幅度降低,而小的、即时的现金奖励的吸引力则大幅度上升。当世界是不公正的,未来是不可预期的,那么人们就会更倾向于选择眼前的利益,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落袋为安”。

综上所述,从个体层面,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个体的适应功能在于,可以作为个人资源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积极情绪、缓冲消极情绪、提升生活满意度,这对于不同阶层的个体来说促进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于低社会阶层个体的个人奋斗而言,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即可以促进其对长远目标的追求,不接受现状安于现状,在遇到挫折时坚持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个人在社会结构金字塔上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