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消极影响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重建公正的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易导致人们对不公正的受害者的消极态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是公正世界信念研究中的核心,因此公正世界信念也被视为相对“冷血”的信念。其后,Lipkusa及Dalbert等研究者(Lipkusa,et al.,1996)开始探讨公正世界信念的适应功能,从而引发了公正世界信念的第二次研究热潮。但是公正世界信念的消极影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将公正世界信念视为基本动机的、采取实验研究取向的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该领域大量的实验研究(Hafer & Begue,2005)发现,不公正所带来的威胁越严重,观察者对不公正受害者的消极态度就越严重,威胁的严重程度与观察者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存在着交互作用。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采用的研究视角是将公正世界信念视为稳定的个体差异,以相关研究为主要途径,在群体层面考察世界信念对群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研究四和研究五就是从群体层面,将公正世界信念作为群体共享的意识形态变量,考察其对公平感及阶层刻板印象的影响,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低阶层改变阶层地位向上流动的作用。研究四是从社会资源分配角度展开的研究,考察的是公正世界信念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使用付出公平感、对比公平感和社会公平感三个指标分别衡量不同层次的收入分配公平感。结果发现,本研究中被试者群体整体主观社会阶层评分偏低,三个水平的公平感均显著低于理论均值,表现出主观阶层认同向下偏移的趋势及较强的收入分配不公平感。主观社会阶层越高,公正世界信念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同时,在主观社会阶层与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关系中,公正世界信念起到了调节作用。但是这个调节作用与研究假设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公正世界信念并未如预期那样,起到缓冲由于阶层所带来不公平感的作用,反而是增强了阶层与收入分配公平感之间的关系,导致公正世界信念越高的个体,随着阶层的下降,其公平感下降更快,不公平感更为强烈。从研究结果来看,公正世界信念高的个体其收入分配公平感确实更高一些,公正世界信念起到了对不公正进行同化、提高公平感的作用。但是从提升的幅度而言,这种提升的作用似乎更有利于高阶层群体,让高阶层认为其优势地位是得其所应得,而同样低阶层处于不利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公正世界信念在群体层面作为意识形态变量的本质特征,它总是与在社会层级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群体的利益保持一致。对于高阶层群体而言,减少低社会阶层的不公平感对于维护高阶层的有利地位及维护现有社会制度的稳定都是有利的。按照社会认同理论,高阶层的群体更加希望低阶层的民众有更高的公正世界信念,收入分配公平感相对就较高,就有更强的动力追求自己的长远目标,主要采取个体通过个人奋斗向上流动的策略来改变社会地位,从而放弃采取社会竞争等危及社会稳定的策略来改变地位,因而可以维护现有社会制度的稳定。

但是从低阶层群体地位的改变这个视角来看,如果低社会阶层确实受到了广泛存在且非常严重的不公正待遇,而作为利益受损者的大多数低阶层却没有感受到强烈的不公正,而是采用各种方式对现状进行合理化,例如相信终极的公正,或是相信富人一定是不快乐的,这对于群体地位的提升、社会的进步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研究四也发现,虽然公正世界信念得分高的个体其收入分配公平感相对也高,但同时低阶层的收入分配公平感也是显著低于高阶层的,说明公正世界信念对收入分配公平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却不能超越客观社会处境的限制。价值观和信念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通常它们与自身的处境是相一致的。这也是符合唯物主义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如果客观存在的不公平的现实没有改变,而仅仅注重意识形态的建设,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在社会阶层与偏见领域,“阶层=能力”是最常见与阶层有关的刻板印象。而结合刻板印象的内容模型,刻板印象通常都是互补的,与“阶层=能力”刻板印象相对应的是在热情、道德等维度的补偿效应。在研究四中已经发现,虽然公正世界信念确实有利于提高公平感,但是这种提升对于高阶层来说更为有利。研究五则全面考察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评价者对其所界定的典型高、低阶层的刻板印象及其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刻板印象的内容模型一致,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可以预测其在能力—热情—道德维度的得分,而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则没有影响,无论是高阶层还是低阶层被试者,都倾向于认同“高阶层,高能力,低热情,低道德”“低阶层、低能力、高热情、高道德”的阶层刻板印象。这表明,被评价者的社会地位确实可以预测他人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结论,但是这并不是研究五的核心,研究关注的是在社会阶层与刻板印象的关系中,公正世界信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评价者的公正世界信念与对典型高低阶层的能力—热情—道德评分差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公正世界信念得分低的被试者,公正世界信念得分越高的被试者倾向于对典型高阶层的评分更高一些,显示出对高阶层的偏好。在将公正世界信念分为高、中、低三组之后,与评价者的社会阶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对典型高低阶层的三个维度的评分差上,评价者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主效应显著,评价者所属的社会阶层与其公正世界信念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在对阶层刻板印象的预测上,除了被评价者本身所属的社会阶层,评价者的公正世界信念也是有效的预测指标。相对于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较低的个体,公正世界信念得分高的个体更倾向于认为高阶层是高能力的,同时,在热情维度和道德维度则认为高、低阶层差异不大,显示出对低阶层的补偿效应减弱。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从群体关系角度来看,公正世界信念是更有利于高阶层的意识形态。

对于高阶层而言,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越倾向于认同“阶层=能力”的刻板印象,认为低阶层是低能力的,忽视社会制度、社会环境、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将自己在社会中的有利地位归因于能力上的优势,从而减少对低阶层处境的同情,对自身地位进行合理化。同时在热情和道德维度,公正世界信念得分高的高阶层,对低阶层的补偿效应也相对较弱。说明公正世界信念对于高阶层对自身有利地位的合理化、维护自身地位有促进作用,也增强了高阶层对低阶层的消极态度。而对于低阶层而言,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也促进了低阶层对“低阶层=低能力”这一共识性歧视的容忍和接受,同时也削弱了低阶层在热情和道德维度对内群体的补偿效应。

总的来说,在群体态度上,在能力维度,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增强了高阶层对自身地位的合理化,增强了对低阶层的贬损态度。同时对低阶层而言,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增强了其对共识性歧视的认可,促进了其对不利地位的容忍和接纳。而对热情及道德维度,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削弱了高、低阶层被试者对低阶层的补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