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双重作用的心理机制
从前文的分析可见,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功能随着研究主体和研究视角的不同而不同。就研究主体而言,如果站在高阶层的立场,公正世界信念与其有利处境是一致的,因此是有利于高阶层对自身地位进行合理化的。而从低阶层的立场,则是有利有弊的,从维护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是有利的、适应性的,但是从改变自身社会地位而言,则是有利有弊的,有利在于,可以促进个体对长远目标的追求,从而向上流动,改变社会地位;有弊在于,对于低阶层整体而言,导致低阶层对共识性歧视的容忍和接纳。而就研究的视角而言,如果从个体角度来看,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无论对高阶层还是低阶层而言都是有利的,可以提高心理健康,促进目标追求,提高公平感,因此确实是值得提倡的、良好的社会心态。从群体角度来看,可以促进高低阶层对现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从而维护现有群际关系及社会制度的稳定,而这种稳定显然是对高阶层更为有利。因此,总的来说,公正世界信念是有利于高阶层的意识形态,但是对于处境不利的低阶层存在双重作用,有利亦有弊。那么这种双重作用是如何共存的呢?其心理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在文献综述中关于公正世界信念的双重作用,谈到了三种理论解释:双加工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以及公正动机的分离模型。分离模型将公正动机分为内隐公正动机和自陈公正动机,分别对应人们对公正的直觉反应和控制反应,这从理论实质上来讲,是双加工理论在公正世界信念领域的应用,因此可以将其与双加工理论归为一类。而公正领域的双加工过程主要表现为对公平判断的非理性,主要关注的是公平判断的认知过程,更适用于对公正世界信念研究中动机取向的实验研究的解释。本研究采取的是个体差异取向的相关研究,而且将研究主体从个体角度拓展到了社会角度,从内容上来看制度正当化理论更契合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被认为是制度正当化理论重要的思想来源,两个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制度正当化理论在群际关系中有更多地运用。
在制度正当化理论中,公正世界信念与社会支配倾向、右翼权威主义、新教伦理、保守主义等一同被视为是重要的对现状进行合理化的意识形态,这类意识形态的共同特点在于:首先,它们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整体来说是对优势群体有利的。因此也被称为是维护不平等现状的合法化神话(hierarchy-legitimizing myths)。这在公正世界信念提升高阶层的公平感、增强“阶层=能力”刻板印象的研究中都得到了支持。其次,这些意识形态能够使人们在心理上获益,提升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提升生活满意度,它们可以充当减少焦虑和不确定性的应对机制,这一点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也在研究二中得到了验证。但是制度正当化理论认为这种应对机制的积极作用是短期的、有限的,长远来看,对于弱势群体而言,这种心理缓冲是有害的,会对个体和社会层面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个体层面最重要的消极影响便是降低弱势群体的自尊,由于本研究只是横断研究,未做追踪调查,这一点在本研究中无法验证。
制度正当化理论利用补偿性控制来解释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这是制度正当化理论优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地方。补偿性控制理论是制度正当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近几年来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控制感模型。其基本观点是,被剥夺了控制感的人会努力避免由于失去控制而引发的焦虑感,进而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以获得秩序感为核心的补偿性行为,例如,相信有控制力的神的存在,或是相信政府及制度的力量,相信现状就是最好的,因此,制度正当化的核心观点就是人们具有使现状正当化的基本动机。而互补性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现状进行正当化,以及对在现状中利益受损群体进行控制性补偿的方式之一。这在研究五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研究五发现,高阶层被认为是高能力的,低阶层被认为是低能力的,这是与经济成功直接相关的,因此认同“阶层=能力”的阶层刻板印象就是在对不平等的阶层现状进行合理化,从而维护现状。而同时,在与经济成功关系不大的热情和道德维度,人们倾向于对低阶层进行补偿,认为低阶层更为热情、诚实,从而维持了人们认为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一些优点,而同时又有一些缺点,这种补偿效应进一步增强了现状的合理性,导致人们增加对现状的维护和支持。
同时,公正世界信念表现出了一些制度正当化理论所不能涵盖和解释的适应功能。在个体层面,制度正当化的意识形态的心理缓冲作用被认为是短期的,长远来看是有害的,而在社会层面,这些意识形态会阻碍社会改变和社会进步,也被认为是有害的。因此,无论从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制度正当化的动机都被认为是有害的(Jost & Hunyady,2005)。但是对于公正世界信念而言,情况并不是如此。本研究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可以作为维护心理健康的个人资源,至于是否会损害长期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未做探讨,暂不评论。但是公正世界信念对低阶层追求长远目标的促进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对于低阶层而言,公正世界信念使得他们对未来更有信心,更愿意追求长远的学业或是职业目标,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抵御短期利益的诱惑。从而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向上流动,从个体层面来说,这种社会流动相对于社会变革而言,当然是更稳定和有效的手段。制度正当化的最大的劣势在于不能解释社会的变动,而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至少从个体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流动进行了解释。
总之,公正世界信念理论作为制度正当化理论重要的思想来源,制度正当化理论可以解释公正世界信念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一些适应功能和消极影响。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在对群际关系的理解上有更多的应用。而公正世界信念作为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理论,虽然还有待整合和拓展,但也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并不能简单地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视为制度正当化理论的分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