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材料

二、实验材料

(1)主、客观家庭社会阶层及公正世界信念的测量。与研究一和二不同的是,本研究测量的是家庭社会阶层,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仍然是采用阶梯量表,不同的是需要被试者对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行评价,而不是个人。而客观社会阶层包含五项数据:家庭年收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然后在父亲职业与母亲职业、父亲教育程度与母亲教育程度中选择较高的一项形成两个新的变量:父母职业和父母教育程度。对家庭年收入、父母职业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按研究二的方式计算得到客观家庭社会阶层的数据。

(2)在瑞文测试中选择图形推理能力测试题10题。选取难度较大的题目,在正式实验前对10个大学生的预测发现,平均正确率在60%以下。目的在于让被试者更加相信实验中设置的“低于大学生平均水平”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

(3)目标承诺量表。采用胡小勇(胡小勇,车璐,郭永玉,2013)修订的目标承诺量表(Hollenbeck,Williams & Klein,1989),共7个题项,1-7计分,1.3.4题为反向计分。用于了解被试者对于“通过参加培训计划来提高自身推理能力,以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这一目标的坚持性和投入情况,坚持性的题项如“放弃该目标并没有多大损失”,投入性的题项例“预计接下来的30分钟内,我会持续追求该目标”。本研究中,问卷的一致性系数为.794。

(4)虚拟奖金选择任务(hypothetical money choice task,HMCT)。即告知被试者假设他们获得一项奖励,他们需要在马上拿到的一定金额的现金和未来某个时段支付的某个金额的钱之间进行选择。被试者在即时奖赏和延时奖赏之间做出选择,根据被试者的选择调整下一个即时奖赏的大小。若被试者选择的是即时奖赏,则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减小即时奖赏,由被试者再次做出选择,直到被试者选择延时奖赏为止。若被试者选择的是延时奖赏,则增大即时奖赏,直到被试者选择即时奖赏为止。即时奖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很多实验最初呈现的即时奖赏是延时奖赏的一半,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化。研究者的目的是希望被试者出现偏好逆转现象以此获得无差别点(indifference point),这里的偏好逆转是指被试者的选择由即时金额变为延时金额或者由延时金额变为即时金额。出现偏好逆转时的前后两次即时金额的平均值即为无差别点,也就是说,被试者的选择由一种奖赏变为另一种奖赏,此转折点意味着此时的即时奖赏、延时奖赏对于被试者来说其主观价值是一致的。

延迟折扣任务采用E-prime1.0自行编制的程序在电脑上呈现。被试者按“F”键和“J”键在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之间进行选择。被试者在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过程。

本研究选择的延迟时间分为六种:1天、7天、30天、90天、180天和360天。延时奖励最高金额为1000元,即时奖励最低为100元。例如,最初给被试者呈现选项为“实验结束后500”和“90天后1000”,如果此时被试者选择了即时奖励500,则减少即时奖励,最初为每次减少100,此时选项则变为“实验结束后400”和“90天后1000”,依次类推,直到被试者选择“90天后1000”。如果被试者一直选择即时奖励,即时奖励最低会减到100。假设被试者在“实验结束后300”和“90天后1000”两个选项时选择出现了反转,选择了“90天后1000”,此时表明发生了选择偏好的逆转现象,意味着“90天后的1000”与“实验结束后的300”在心理价值上是等价的,对于“90天后的1000”而言,300就是其无差别点。如果情况恰好相反,在第一次呈现“实验结束后500”和“90天后1000”时,如果被试者选择了“90天后1000”,则固定“90天后1000”不变,增加即时奖励的量,每次增加100,第二次的选项就变为“实验结束后的600”和“90天后1000”;即时奖励增加到900之后,如果被试者还是选择延时奖励,会增加到950,如果被试者继续选择延时奖励,即时奖励最多会增加到980。如果被试者在“实验结束后的700”和“90天后1000”时选择了即时满足700,则此时700就是无差别点。第一种情况下的90天的无差别点是400,而第二种情况下是700,这意味着第二种情况下被试者的延迟满足能力更强。根据被试者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的无差别点,就可以绘制出延迟折扣曲线,如图5-1所示。

图5-1 延迟折扣曲线

对于延迟折扣的测量指标,主要有三种:延迟折扣率K,曲线下的面积AUC以及半数有效量ED50。由于AUC呈正态分布,分值在0~1之间,而且是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的,数值越小表明曲线越陡峭,即越愿意选择即时奖励,越不愿意进行延迟满足。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AUC作为测量指标,AUC较大,即斜线下面积越大,表明被试者越倾向于选择延迟折扣,延迟满足能力越强,被试1对应的曲线下的面积要大于被试2对应的曲线下的面积,表明被试1的延迟满足能力要强于被试2。AUC的计算方式为:在每一个延迟时间被试者会做出多次选择,然后得到该时间点的无差别点,这是一个在100~980之间的数值,例如1天对应的无差别点Y1,依次类推,在时间点365天对应的无差别点就是Y365,对每一个被试者都会得出每一个时间点对应的无差别点Y1 、Y7 、Y30 、Y90、Y180、Y365,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AUC=Σ(x2-x1)[(y1+y2)/2],其中x是各个延迟时间占最大延迟量的比例,就可以得到每一个被试者对应的面积A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