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社会阶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较高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主观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客观社会阶层高低分组在控制感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客观社会阶层所反映的是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占有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上的差异(陆学艺,2002),这种差异会导致低阶层的个体在竞争中由于资源的相对匮乏而处于劣势,但是所幸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差异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低阶层对生活的控制感降低,而只有当低阶层也认同自身处于不利地位(主观阶层)时才会导致控制感的降低。在社会阶层与各变量的相关上,主观阶层与所有变量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客观阶层与一些变量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上,主观社会阶层比客观社会阶层的影响更大,社会阶层的主观指标比客观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效度,这在与社会阶层有关的研究中开始逐步成为一种共识。例如,有研究发现,相对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能更有力地预测生理疾病(如病毒性感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呼吸疾病)(Adler et al.,2000;Adler et al.,2008;Cohen et al.,2008;Hanson & Chen,2007;Singh-Manoux et al.,2003,2005;Wolff et al.,2010),消极情感、焦虑、抑郁和压力(Adler et al.,2000;Adler et al.,2008;Sakurai et al.,2010)。因此,在研究社会阶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采用主观社会阶层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