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评价对象的社会地位对其能力—热情—道德评分的影响
所有被试者都分别对自己所界定的典型高、低阶层进行了能力—热情—道德三个维度的评分。然后对高阶层能力—低阶层能力、高阶层热情—低阶层热情及高阶层道德—低阶层道德采用配对组进行平均值差异检验,看被试者对典型高低阶层的能力—热情—道德评分是否存在差异。对每一位被试者,用其对典型高阶层的评分减去对典型低阶层的评分,就得到了三个差值:能力阶层差、热情阶层差和道德阶层差。结果见表7-3。
表7-3 高低阶层评价者对典型高低阶层的能力—热情—道德评分情况

从表7-3可以发现,所有被试者对典型高阶层的能力评分都要显著高于对典型低阶层的评分,表现出对“阶层=能力”刻板印象的认同,同时,对典型高阶层的在热情和道德维度的评分都是显著低于典型低阶层的,说明所有被试者均在热情和道德维度对低阶层进行了补偿。
如果将评价者按其客观阶层分为高阶层被试者和低阶层被试者,两组评价者对典型高低阶层的评分仍然呈现出“高阶层—高能力”“低阶层—高道德”的倾向。只是在热情维度上有一些差异。来自高阶层的评价者对典型高阶层和典型低阶层在热情维度上的评分未达到显著差异,而来自低阶层的评价者对两个典型群体的评分达到了显著差异。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阶层能力—低阶层能力、高阶层热情—低阶层热情、高阶层道德—低阶层道德通过配对组T检验发现,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被评价对象所属的阶层会影响评价者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说被评价对象的社会地位对其刻板印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那么作为评价者其客观社会地位对刻板印象评分有没有影响呢?以被试者阶层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高阶层被试者和低阶层被试者在六个评分上(高阶层能力、低阶层能力、高阶层热情、低阶层热情、高阶层道德、低阶层道德)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见表7-4。说明被试者本身所属的阶层并未影响到其对典型高低阶层的评分。这一点说明研究假设(2)未得到支持。
表7-4 高、低阶层评价者对典型高阶层和低阶层的能力—热情—道德评分均值的T检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