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日本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其近代教育改革同步,始于明治初期。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国策。其中,“文明开化”就是引进西方文化和发展教育,此时,普及基础教育和师资培养,无疑成了当务之急。
自1872 年5 月东京师范学校创立以来,日本的师范教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路程。这期间,随着日本基础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师范教育从中等教育提升至专门学校,再到二战后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了大批中小学教师,为日本普及教育、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日本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明确的特点:一是在其对外侵略扩张的特殊时期,军国主义思潮下的师范教育培养了“忠孝型”教师;二是二战后初期,在占领军的领导下推行民主主义改革,师范教育实现了高等化,开始致力于具备实际教学能力的“技能型”教师的培养;三是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在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教育转向“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四是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小学教师本升硕[1]时代的到来,“专业型”教师的培养成为主旋律。日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突出了每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笔者留学日本的20 世纪90 年代,正值日本普及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当时,第一次听说大学教育也是基础教育阶段之一的时候,非常不解。后来渐渐明了,基础教育以近代学校教育为指标,最初集中在初等教育;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工业国家逐渐普及到中等教育;二战结束后,在一些国家,高等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时间越来越长,层次越来越高。这说明这些国家基础教育普及的力度大,所惠民众人数多,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众教育”。20 世纪90 年代的日本,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日本能够达到这种教育水准,其师范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留学期间,笔者主要研究日本战后社会教育政策和活动,着重研究了建立在日本民众身边的公民馆活动及其在促进成人的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期间感触深刻的是,日本普通民众的素养比较高。以家庭主妇为例,在参与社会方面,她们能够监督和评论政府的政策走向;在学校教育方面,她们可以和学校形成对话,参加学校的运营和管理;在自身成长方面,她们参加歌咏、绘画、读书等快乐又充实的生活,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这是因为她们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思想认识、知识水准都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说,这些是日本普及基础教育程度高的一种表现,而支撑普及基础教育的基石,毫无疑问是其师范教育。

图1 1992年于母校留念

图2 小林文人教授教研究室活动留念
回国以后,笔者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开始关注初等教育、教师教育和中日比较教育等领域。在教师教育方面,最关心的是小学教师的培养,近年来,在各种学刊发表中日小学教师教育论文数篇。此次《日本教师专业化研究》,也是以日本小学教师培养为主线,力求在历史追溯中探求日本小学教师培养在各个时期的定位、特点及其在日本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注基础教育、重视小学教师教育是一个初等教育人的使命,也是贯彻执行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报告都强调加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重要性。2017 年10 月,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将“优先发展教育”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具体到教师教育,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同年3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两个文件均强调要打造具有高水平、有特色,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师范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2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基本原则为“坚持师德为先、坚持质量为重、坚持突出重点、坚持强化保障”,目标任务是“到2025 年……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到2035 年……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并在具体措施里,将“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放在首位。教师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候,探讨和总结日本教师专业化的历程对于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尤其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不仅仅说明“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即对日本教师专业发展每个时期历史背景的交代和解读。站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关,孤立的社会现象是不存在的,也是解释不清楚的。因此,交代社会背景,解释“为什么”是笔者的用功之处。
第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每个时期的政策指向。鉴于以上思路,笔者尤其重视每个时期日本政府的举动及其有关政策的指向,特别是以联系的观点看待不同时期政策的先后关联,以呈现日本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以东京学艺大学、创价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课程及其教学研究的状况来证明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第三,重视日本人的研究成果。笔者由于大学时代专攻日语,因此在做日本研究时,可以直接浏览、研读日语原文资料。此次著述也是如此,从始至终关注并利用日本学者对其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既有当事者的研究,也有作为第三者的研究,这种主客观相联系的视角和观念,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我们看清日本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并从中汲取经验。
有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笔者希望能从一个外国研究者的角度,以第三只眼看日本,再加上留学日本十余年的经验,追溯、归纳日本近代以来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教师专业化的特点,提起我们对日本教育及其教师教育的客观认识,为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衷心期待各界专家学者热心斧正,不吝赐教。

2022年春日
【注释】
[1]日本政府于2006年打出建立“教师研究生院”的本升硕计划,2008年东京学艺大学等19所师范大学首建“教师研究生院”。详见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