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课程的改进

四、教师培养课程的改进

根据以上对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和新入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应该在哪里、如何形成?

在实习阶段没能意识到的对儿童的“教师的责任”,实习生通过实践明确了学生学习的重要位置,并认识到自己所追求的学生主体的课堂,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还需要具体方法,而这一方法的习得正是在课堂实践中获得的。

另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逐渐熟悉常规的套路,而这种套路性的东西,越熟练就越发看不到儿童了。换言说,常规套路有可能遮掩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眼前儿童之间差异的危险。为此,有学者认为是“经验体验化”,即行动与结果的好体验,之后容易被自我接受,从而阻碍教师的成长。另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积累了知识、解决了问题,其与经验是构成增大知识量、丰富知识结构的必要条件。可见,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还要将体验转化为经验加以积累并结构化,这对于教师成长是多么重要!

如此,应将“培养阶段场域”的、基于“反省自身经验的视角”及其方法的学习,作为接续“新入职阶段场域”的内课程内容而进行改革。

在“培养阶段场域”学习,是任何地方任何学校通用的通识性理论学习,而在“新入职阶段场域”的学习,是将实践性知识作为那个地区那个学校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教师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一方,因此“培养阶段场域”的课程学习应该有意识地与“新入职阶段场域”的实践相链接,积极开发课程内容和评价方法。为此,也应该明确从整体理论到具体理论的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包含着心理层面学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