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如何回应小学校长的呼吁
2025年11月18日
四、大学应如何回应小学校长的呼吁
(一)小学校长所期待的新任职教师的“实践性”
对新任职教师“实践性”的期待,反映了小学一线的需求,也暗示着在培养阶段,大学并未让学生掌握能够应对教育现场复杂情况的能力。因此,在大学阶段就应该给予学生实践知识,使其成为4 月份入职后就能够应对教育问题的成熟的教师。
过去,家长对于“新入职教师”“年轻教师”有着一定的理解和助力,但是现在到了社会要求“教谕”[4]责任的时代,因此培养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两条平行线,要相互作用、在教育的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增长能力。因此,培养阶段应设体验模拟课程。”这些建议对于大学培养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广泛的教养和深刻的知识,并具备理论与实践二者结合的“实践性”。为此,大学教师要将所教专业与小学实践相结合,自觉研究如何为解决教育一线问题而贡献力量。
(二)对培养课程改进的建议
从问卷调查可以判断,从新任职教师的工作状况看,对于培养课程有效性的评价相对较高,而校长访谈结果又显示出“看不出是否能真正想着儿童”“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挑战课堂的意识比较弱”等问题。
“在大学学到的东西拿到实践场,通过教育实习加以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实践、实践、再实践。”“通过‘体验和反省的反复运动’,培养教育实践研究能力。为此,大学教师之间、大学与小学之间的协作必不可少。”由此,大学应该面对研究志向与实践志向、学科教学与专业理想之间的界限,在统一的课程中组织学生和安排课程,以培养能够承担起下一代教育的、具备“实践性”内涵的人才,入职后也能够继续研究实践的教师,这是真正意义的小学教师素质能力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