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养标准的研发

三、小学教师培养标准的研发

(一)第一次调研

为明确小学教师培养阶段应具备的最低限度的专业标准各项内容,H 大学以“本大学本科生毕业就职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能力”为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定了12 个项目:①理解儿童;于对待儿童的方法;③学科、道德、综合学习的指导;④学科、道德、综合学习指导的专门知识;⑤课前教案;⑥课后评价;⑦班级管理;⑧班级、学年间的学生指导;⑨特别活动;⑩教师的言语、态度和意识;1○与家长社区的关系;12○其他。问卷为无记名、开放题,校内校外共回收有效问卷95 份(大学教师12 份、附属学校教师35 份、公立学校教师47 份、不明1 份)。12 个项目分别整理、统计后,再次研讨归纳为57 项内容,开始了第二次调研。

(二)第二次调研

根据第一次调研结果得出的57 项内容,作为《新任职教师的素质能力》基础调查,对H 大学的教师、全国师范类大学或者师范院系附属小学的教师、H 县教育事务所和教研所的职员、指导H 大学实习生的公立小学的教师,进行了第二次调研。此次调查仍然采用无记名方式,各项问题设有“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无所谓”“不太重要”和“完全不重要”5 个选项,共收到有效问卷922 份(大学教授55 份、附属小学教师709 份、教育事务所和教研所职员57份、公立小学教师101 份)。

(三)小学教师培养标准的测定

第二次调研结果经过数据分析,所有项目平均值都达到了3.0 以上,说明57 项内容可作为小学教师入职所必需的素质能力。

为将57 项内容进一步结构化,研究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从胜任力和具体行为的角度下分了10 个领域:①理解儿童的能力;于与儿童沟通的能力;③教学设计能力;④学习指导能力;⑤课堂评价能力;⑥班级管理能力;⑦学生指导能力;⑧专业理想;⑨自我提高能力;⑩联络与合作能力。这10 个领域,反映出小学教师培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