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说题目
小说的题目是“Plonger”。“Plonger”这个词,在法语中作“浸入”(faire entrer quelque chose entièrement ou en partie dans une liquide)、“扎入”(enfoncer vivement)、“潜水”(s'enfoncer entièrement dans l'eau)、“跳水”(sauter dans l'eau)来讲,也可以引申为“远眺”(regarder du haut en bas ou de façon insistante)、“专心致志于……”(mettre brusquement ou complètement dans un certain état physique ou moral)等意思[1]。应该说,小说选取这个词作为题目,含义是十分丰富的。
Plonger在小说《潜》中有时指“浸入”或“专心致志地沉浸于”。在常人看来,女主人公帕兹的艺术活动和平常生活就处于一种“沉浸”状态:她总是特别地专注于摄影(后来则是绘画、刺绣),工作中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漠然傲视的态势。
后来,出现了“扎入”:帕兹一个人赶去阿拉伯海滩,属于某种从高到下的“扎入”,离开大都市的高楼那个“高”地方,迅速跃入到平展的海滩,以及海洋的水下那个“低”地方。
小说中还有很多的“扎入”:读者读到,塞萨和帕兹夫妇俩的第一次性爱是在阿斯图里亚斯的煤矿博物馆的旧矿井中,是一次真正意思上对“大地深层”的“扎入”。后来在威尼斯,孕育了未来儿子赫克托耳的那一次做爱是在“鲸鱼”的“深腹”中完成的。
连后来那一次在卢浮宫的夜游参观,也可以被看作是女主人公于“黑暗中”对艺术珍品的一种心醉神迷的“沉湎”。因为,在她身上,明显的有“一股热流潜入到皮肤底下”。
Plonger也指“远眺”,帕兹离开了家庭和事业,同时也离开了过于喧嚣、过于危机重重、过于垂暮的欧洲文明,去远眺蓝色的海洋。甚至在离开之前,她就已经在更专注地关心海洋动物的保护事业,关心鲨鱼的收养,她已经从电脑中通过互联网来远眺大海;而来到海边后,她更是在远眺,远眺一种野蛮,一种非现代文明的“文明”。这一点,我们在对主题的分析已经说过了。
Plonger当然还指“潜水”,帕兹最终死于潜水,塞萨最后也在潜水实践中解谜。整篇小说以“潜水”来贯穿始终,而且小说本身也有整整五章(“马林”、“海底”、“水人”、“最长的夜”、“强直静止”)充满细节地讲述到主人公在海洋中的潜水。而且,潜水者的形象,甚至还被描写成了人类进化的最高象征。我们在小说最后一部分的“中心”那一章中看到潜水中心的一个教练,穿着这样一件黑色的T恤:
我的目光立即就停在了那T恤衫上:众所周知的人类进化的图标——用五幅图画来表示,一只猴子渐渐地站立起来,最后成为一个人——只不过这里多出来一个阶段,多出来一幅图画,在这里,直立人,然后是智人,不是垂直方向,而是水平方向行进的,头戴着棕榈树的叶冠,嘴里吐着泡泡。他成了潜水者,按照T恤衫图案设计者的意思,这就是人类进化的最后阶段[……]。
这里的指涉影射不言而喻。
小说满篇都谈到了Plonger。在第一部分的“找到帕兹”这一章中,当了父亲的塞萨告诫年幼的儿子:“绝不要忽视你的肉体[……]加工它,让它变得漂亮、光明、矫健,让它到处潜入,抚摩一切可能的皮肤,浸泡在所有的水中。”
“在山上”这一章中,塞萨与帕兹做爱时,想到的是:“我知道我潜入,再潜入,进入到她无限源泉的肉体那最细微的空隙中”。
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我最初把题目译为“潜水”,大致上不算有错,但是,在对“Plonger”的译法绞尽脑汁地费了一番考虑之后,我最终还是把它改译成了最简单、最广义的“潜”。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在此费一些笔墨,如上所述,把Plonger的种种含义说个大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