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程的内涵

四、生态课程的内涵

生态导向课程的内涵别无其他,生态导向课程的内涵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它是人人都很熟悉的“如此这般”的平日生活的放大,包括:

学生生命中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学生生命中的一周是怎么过的?

学生生命中的一个月是怎么过的?

学生生命中的一个季节是怎么过的?

学生生命中的一年是怎么过的?

它是学生生命中的“一天+一天+一天+一天+……”,是无数日常生活组成了学生的生态导向课程的内涵。

课程不只关心学生未来生活的指向,也关心学生即时生活的感受,是一天又一天生活的累积组成了学生在校生活的印象,是一年又一年生活的实践,逐步导向永续生活的愿景。

课程的内涵在于为学生创造生活中的盼望。一般人能以自己的能力、资源去创造自己生命的旋律,而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如果没有教育的介入,就可能使规律性大于丰富性,受限于固定的空间,每天伴着相同的人,行使单调反复的活动。

因此生态课程不是将就学生原来的生活模式,而是探索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试探学生丰富生活的诸多可能性,形成环境中有趣的“生活主题”,在主题的活动中“顺便”学习丰富生活的技能,一旦学会了,这个生活主题就可以成为日后生活中的例行活动,单调乏味的生活逐渐被丰富有趣的活动填满,智力障碍学生也能在他一生当中享受和一般人一样的规律而多彩的生活。

所以,如果有人问向阳生态导向课程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大纲可以参考?可以这么说:向阳生态导向课程的内容就是学生在江津本地的丰富生活的总和,而这生活是因人而异的,这生活也是自己打造的。

如果,您还不放心:这样的课程会不会漏掉什么?能不能更有头绪一点?我们也曾做过这样的努力:把想带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做一整体性的规划,依照课程指标的要求,选择一个健全的社区,探讨在生态发展的过程中应有的变革,以及社区生态中每个生命的需求与贡献是什么,然后将这些内容加以组织,形成一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的课程大纲。但是生态导向课程适不适合在开放中寻求结构?预定的内容会不会限制了老师的创意,以至于学生的生活超不出课程原来的想象,而课程内的生活又因是来自他人的构设而失去生机?也许我们可以先整体地规划一些构想提供参考,而数年后可以回顾的方式补足其内容,那时就可以有一个较系统的课程内容向大家报告,只是那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叫课程大纲,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