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过程
依照计划和协议,目前我们进行了三个学期的合作实验,其中两个学期大致情况如下:
1.第一学期
小学开学是在九月,当时我们与一·四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就何时让刘飞进入班级上学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在开学1个月之后,让刘飞进入班级学习。这主要是担心一年级的新生才进入学校,没有建立起基本的常规,同时也担心同学对刘飞的接受态度,所以留出这一段时间让我们作好准备。
开始我先将刘飞同学的桌椅(与小学不同的)搬进一·四班的教室,李老师和我当着同学的面摆放,因为一·四班教室只有三十多平方米,而学生有七十二个,为了给刘飞一个安全、方便的地方,我们在教室中摆放了很久,才基本满意。
这时有好奇的同学开始来问我:“你是谁?这桌子要给谁坐?他什么时候来?”从那时开始,我与一·四班同学的互动就开始了。
那时我常利用他们晨读的时间去一·四班,与他们一起读课本,鼓励、称赞他们,有时也给他们谈向阳儿童发展中心,谈刘飞,并邀请他们星期日去向阳看书、看录像(向阳的社区开放活动),很快一·四班的同学就熟悉了我,并且见到我也亲热地叫老师,有的同学还主动问我:“老师,刘飞怎么还没来呀?”一切都很自然地按照我们的计划在进行。
向阳这边也为刘飞进入小学学习做准备,特别对他的动作问题做了一些规定,比如在人多的时候先靠边站着,不急着走,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打招呼等,心理建设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教导刘飞用礼貌的方式或忽视处理/对待别人的不理解。
这样,在2001年10月8日,刘飞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进入一·四班学习。没有什么欢迎仪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介绍,更没有什么爱心奉献的宣导,像接受正常同学一样,刘飞很自然地加入到一·四班。
记得第一天刘飞去上学的情景,他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也像其他同学一样翻书、看黑板,还主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第一节课下课,我带着刘飞收拾书包,准备回中心,刘飞还依依不舍,这时李老师走过来,她称赞刘飞上课表现不错,主动提出让刘飞上数学课,刘飞又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就这样,我们刚执行计划时就让刘飞上了两节课,而不是计划中的先上一节课。
我在陪读期间,重点放在教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实真正自由互动的时间不多,主要是在下课的时间,开始我进入教室,站在刘飞旁边,有同学来找刘飞我就会教刘飞主动与他们说话,比如做自我介绍,如果同学听不清楚,我就让刘飞翻开自己的书,让同学看书上写的名字,还教刘飞用握手的方式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等。
还会有同学问:“老师,刘飞的左手怎么会是这样(因脑瘫,左手挛缩变形)?”“他怎么老是流口水?”“老师他说什么,我听不懂?”“他走路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对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我用同学们可以理解的话直接坦诚地加以说明,同学们会瞪着大眼安静地听我解释,我也希望通过我的解释说明让同学们知道,在他们这个班上有一个有特殊要求的同学,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接纳与尊重。
一·四班的同学很快就习惯了刘飞的加入,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主动来找刘飞玩的同学渐渐多起来,疑问、奇怪的目光渐渐少去。这时,为了让孩子们更自然地自由玩耍,我渐渐地退出教室,暗中在教室的走廊外观察刘飞和同学的互动。比我预想的还好,不断地会有同学到他旁边去,有展示自己玩具的,有拿书给刘飞看的,有做动作表演的,有安静地在旁边找他讲话的,还有互相推撞打闹的,只要没有安全上的问题,我都会让同学们自由地去互动。刘飞有时也会和同学一起打闹,还会踮着脚离开座位,也有摔倒在地上的时候,这时会有同学马上扶他起来,也有跑来告诉老师的,这些自然的互动情景让我看到刘飞进入班级学习对所有孩子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的语数学科学习中,我鼓励他尽量利用自己的听觉优势和记忆优势进行学习。因为受脑瘫影响,他的动作和语言表达都有问题,所以在书写和阅读上都受限制,不可能跟着班上的同学一起完成作业,所以我将他的作业本(拼写本、四字格、通项本)全部放大5倍,并过塑,让他在课堂作业时练习,简化他拿本子时的过程,让他自己书写修改,因为用彩笔在胶片上写字很容易擦掉、修改。使用粗一点的彩笔便于抓握。至于作业练习,我让刘飞回到中心再给他布置,数学作业变化较少,语文会出一些连线、圈选、判断等少书写的作业单给他。
刘飞入学第二周,开始让保姆陪他去学校上学,先带保姆去认识老师,之后将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和对待孩子的基本态度交待给她。由老师带了一周后,保姆便可以承担接送刘飞上学的任务了。
但是,刘飞只读了一个月就去重庆儿科医院开刀做左脚的跟踺延长手术。原计划休息一个月之后再回到学校,可手术后因为伤口愈合需要休息,一直到期末刘飞都没能回学校上课。
对刘飞第一次进入正常班上学的情况,我和一·四班的老师都比较满意,所以经过该小学领导的同意,我们接着进行了第二学期的尝试。
2.第二学期
这学期一·四班又增加了两位同学,所以原本就有73个学生的四班,增加到了75个,真是一个超级大班。原来刘飞是自己用一张桌子,现在学生增加了,我们再也没有办法给他一个单独的座位了,所以我主动提出将刘飞的桌子撤掉,在两张桌子中间加一张独凳让他坐,这样才将班上的75个学生安排好。虽然对刘飞有很多不方便,但是我想学校能够在这么拥挤的情况下,给我们这个机会,而且李老师也很耐心,所以我们很珍惜这个机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李老师想得很周到,安排两位比较懂事的同学坐到刘飞的两边,好随时帮助他。就这样,刘飞在保姆的陪同下,开始了第二学期的小学生活,这对刘飞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他喜欢上小学。我也常常与他的老师沟通。过了两周,李老师告诉我,刘飞与班上的同学互动得不错,很多同学都乐意帮助他,所以保姆可以不用陪读,征得刘飞父母同意后就采取了李老师的建议,保姆只去学校接送刘飞,其他的事就由一·四班的老师、同学帮忙。
这段时间刘飞在学校生活得很愉快,他回到中心也会常常告诉我语文老师教了什么,数学老师教了什么,谁帮了他等。我感到刘飞变得比较开朗顽皮了,会主动地与同学打闹了,我想这大概是互动的结果吧。
这时我教刘飞主动去交朋友,可是过了很久他都没有交到,问他,他都不好意思地笑。找出适合刘飞与同学互动玩耍和学习的方法,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刘飞读了两学期,在主动与同学互动方面还是很欠缺,这除了他本身条件的限制外,还有环境条件的限制,所以刘飞和同学的互动、玩耍多是一些坐着的、静态的、变化不多的桌上活动或手部活动,很多的器具、场所都没有用到。
在学习知识方面,刘飞在这学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因为他的理解力不错,所以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在语文学习方面差距就越来越大,因为小学的教学形式、方法不能照顾到他的特殊需求,所以他的一些能力在上课时不能反映出来,一般我会在他回到中心后进行补救,特别是要读、写的,当然也会放弃一些读、写的要求,如改变作业方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刘飞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学习。比如在学习生字时,我只要求他会认、会理解,不要求他正确书写;读课本时不要求连贯通顺,而是将一句话分成两个字或三个字来念。另外他的动作训练也是下午回到中心后需加强的重点。
虽然刘飞有行动上的问题,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很顺利地读完了第二学期,并且在数学测验中还考了92分。目前他在小学上第三学期,学习效果不错,准备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