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记录

二、2001年的记录

年终会成去年,而明年也将成今年。忙完了与社区小朋友及学生元旦联谊会,我们又进入了周年庆的紧张筹备中。为了让社区的人们更加了解我们,也为了我们能成为社区里自然的一分子,融入社区的活动,我们不仅在玩具图书的使用规则上顾及了服务社区里的小朋友,还邀请了社区的小朋友参加我们的联谊活动。周年庆时,我们特邀了“重庆好朋友”木偶剧团来我们所在的社区演出,让社区的人们也和我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喜悦!

当然,我们也没忘记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如何让家长和小朋友更好地成长。经过一年的活动,渐渐地我们更了解小朋友的现况和家长的需求,因此在原来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将服务内容作了调整。

1.小朋友活动→个别辅导

我们发现,来馆活动的孩子年龄较小的,大都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经过医院诊断后,除了少数经济基础雄厚的家庭,能带着孩子奔赴各大城市寻求其他帮助外,其余大部分小朋友都只能在家“各遂其生”。他们连基本的生活学习常规都未养成,而家长想教,却不得其门而入。因此,我们在玩具玩法指导的基础上,增加了个别辅导,由一个老师对一个小朋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手把手示范给家长看。小朋友来馆的时间也调整为定期定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家长指导小朋友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指导策略。

2.家长活动→亲职讲座

经过去年一年的主题讲座后,家长对教育孩子及如何管理孩子的行为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因定期来馆的小朋友大都为X脆性综合症和自闭症,我们又举办了这两类的系列讲座,请医学专家从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再请特教老师从教育的角度进行教学辅导示范。

每到月底的周末,都会有一些家长来馆参加读书会,他们不是为孩子而来,而是为分享彼此读书的心得、人生的感悟而来,为自己而来!

3.义工活动→义工服务队

在原有义工的感召和传播下,来馆服务的义工越来越多,因应“爱心” 服务内容的增加,我们把义工分成了教学组、教/玩具制作组、资源管理组、义工推广组,并选出了义工队自己的负责人。而教学组的义工,则由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同学担任。每次辅导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学组的义工都会在一起召开辅导检讨会,就辅导家长和小朋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每期教学组的义工,都经由这样的流程进入“爱心”的教学活动:观摩辅导活动→团体活动/个别辅导的助教→小组活动的主教→团体活动的主教→个别辅导的主教。

经由这样的流程,特教系的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即时地应用到实践中,又在实践中不断地印证理论知识。“爱心”成了特教系学生提前施展才华的舞台。

4.特别的一页之一→爱心儿童中心

小朋友来“爱心”接受老师的辅导,再回到家里接受妈妈的辅导,于妈妈来说是学习教养技巧的好机缘,于小朋友来说终非长久之计,如何让小朋友有一个合适的安置方式,是家长的痛中之痛。经过不断地讨论、磋商,在爱心工作人员的促成下,重庆市第一个由家长自助自组的小型自助式特教中心成立了,他们成为了重庆市第一个家长正式自办特教班——启明星的借鉴和前身,家长们终于开始踏上了团结自救之路。

5.特别的一页之二→寒假外地家长学习班

来馆咨询的家长中,那些来自重庆市区以外的家长则更加无助。在他们的居住地,有些基本没有特殊教育,有些即使有特殊教育,大部分也只接受学龄中年龄较大、程度较轻的孩子,而学龄前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辅导则是一片空白,家长辅导更不知从何谈起。为此,我们特举办了一期为期近半月的外地家长学习班,小朋友的教学活动部分,不仅训练他们的生活、学习常规,(包括注意力、模仿力、听指令等),也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每位小朋友都拟订了一份个别化的辅导计划,并把这份计划执行的要点及方式悉数教给家长;家长活动部分,则借《Portage早期教育指导手册》的整个操作,让家长系统了解如何去找到孩子现在的基本点,又如何在基本点上,找出孩子现在要学习的内容,又如何用一些策略和方法让孩子学会这些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如何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去解决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

6.特别的一页之三→圣诞义卖

瑟瑟寒风中,重师大勤工俭学广场却人头攒动,分外热闹。由“爱心” 和重师大红岩春秋社联合举办的为“心心中心”孩子募捐的圣诞义卖在此举行。义卖现场,家长和义工热心地推荐着小朋友自制的、义工自编的或家长选购的物品,重师大的同学在了解了这一活动主题后,热情地倾囊选购着。小朋友好奇地跳着、看着,而记者们忙碌地穿梭着,抢拍着一个个闪光的瞬间,记录下一个个感动的场面……华灯初上,暖暖的灯光,驱散了冬夜的寒冷。结账完毕,募得捐款400元,刚好够“心心中心”两个小朋友的学费,又有两个孩子能继续接受特殊教育了!

表8-2 活动通知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