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了一个月的炊事员
周千勇
人说,民以食为天,而这食又讲究色香味俱全,如今还添加了即兴与文采之说。如此考究之食从何而来,当然是厨师之手。在向阳,则是由炊事员来完成的。可是,这天(周一)班会课上,领导宣布向阳炊事员将被借调一月,因此,向阳佳肴出炉告急,而班会课重心一下子转移到全中心的午餐问题上。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也没有结果,最后,一班师生自告奋勇,集体自荐才解了燃眉之急。
没有炊事员的日子,我们却是一样快乐地度过!而且,因为有这一个实践机会,不仅将我们探索生态化课程之路的指导思想得以证实,并且也让大家体验出生活的多味和平时不易得到的感悟。每天在这里吃饭的有三四十人,一、二班八九个特殊少年和三个老师又上课学习又担任炊事员的工作,大家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与你畅谈我们的做法。
1.我们做什么?
这么多的事情,怎么办?别急,我们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就行了!于是,学生开始纷纷说出自己愿做的事情来,然后老师依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及IEP中的目标,征得本人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最后组合成几组:买菜组(点菜、买菜、征询餐后大家的意见……);厨师助理组(择菜、洗菜、切菜、炒菜、为厨师准备急用物品……);计账组(算每日菜账并记录,负责钱的预支分发保管);服务组(分送碗筷、推餐车送餐饭、餐后的整理……)。由于有的工作不是同时做的,所以有的人身兼多职,并且这个组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学生当天的状况进行个别的轮流或调整。(注:一般一个组至少有两个人。)
2.我们什么时候做?
这可要依据事情的性质来统筹安排了。比如点菜,一般是在前一天下午的整理活动时,拿着菜谱到各班点;吃什么,则是在第二日晨间活动时师生一起分析;算账,则要等买菜的回来沟通后才算;小组学习、全班一起的主题学习时间都是统一调整的,当然,这当中还包括一定的弹性时间——因为做有些事情的时间每日是不一样的。由于比较复杂,老师为他们每人设计了个人工作表,还随时以同学的相互提醒和老师的指示作为提示。
3.我们怎么做?
(1)决定菜谱。
一早,由点菜的同学取出昨日的点菜单,说出各菜的得票数,多票的为当选菜,当然,有时老师还要依据时令和营养调配来做一些修改。另外,老师引导出做这些菜需用的调料,全部都列于黑板上,并配上图片一起认读后就算决定了。
(2)买菜。
依据各菜色,老师估好分量,分配给买菜人员各自需买之物(为帮助记住,老师帮他们写张纸条或简单记在手心里),然后各自拿着钱袋、拖着背篓或提着篮子去菜市场。而不去买菜的同学此时就进行小组学习:学习菜名、认识钱币、做动作训练……买菜的同学则在菜市场里自己去找菜,和老板沟通买什么、买多少,当说不清楚时,用纸条或手心的记录来沟通,还不行时老师或同学才帮忙。双方都清楚后,学生自己挑选菜,在他挑选时,有时老板会教他如何选,有时则由老师教,老师也不懂时,由老师向老板或其他买菜人问询,边学边教学生。都挑好后,看着称好,老师做好记录,念出算的方式让同学用计算器算出价格之后由买菜的同学付钱,付完钱后收好菜,再等一等,以便别人有时间找钱(虽然有时不用找,但学生的找补能力较差,且常常是买了东西就以为什么都做好了),之后,带着菜和钱包再到下一个菜摊。当大家都买好后便一起回校。
(3)择菜、算账,开始厨房的做菜工作。
回来后,大家各就其位,择菜的同学拿来盆子等容器,先看老师的示范,然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迅速地择菜、收拾场地;算账的同学则先拿着各种菜与相应的名称配对认识,然后老师在买菜同学的报告下写出实际购买的价格和斤两。有的同学认读出数字,有的同学则思考如何计算并说出或到黑板上写出算式,再由同学用计算器算出来与老师所算的数目相核对;做厨房工作的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厨房着手切菜或做其他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后,便可将厨房工作告一个段落了。(注:此时要留一个老师在厨房继续工作。)
(4)学习新知。
全体同学都到教室各就各位,两位老师给他们上生态主题课,主题也是做饭方面的。上完课后,学生便又开始厨房的工作了。
(5)去厨房帮忙。
有的同学分碗筷(各班的碗筷数目在碗盆上都有图+文字的说明,如何准确地数出来也有字条提示),有的同学分菜(这是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做好的),有的同学推餐车送菜到各班级(这需要老师的监督,以防碰撞人或物)。
(6)吃午餐。
(7)整理清洁。
有的同学去各班收回碗筷,这时,各班的老师要负责教导他们进行分类收拾,如残羹倒小桶里、盘子叠盘子、碗叠碗……有的同学则在厨房里刷碗筷。此时,一般要老师做好准备工作,如挪出空灶台方便放碗筷,配好洗洁精的浓度,开好温度适中的热水,在过程中还要收放物品或者定时进行消毒……有的同学则擦桌子、扫地、拖地。做这些工作的方法,老师都有对其进行具体的工作分析,并有图和文字的流程作为提示。
如此,向阳炊事员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便算完成了。
在看似简单的整个过程中,大家是紧张而辛苦的,是忙碌而快乐的。买菜的同学对菜市场从不知如何进入而变得熟门熟路,从知菜名却不认识菜而变得会挑选,从不知如何买而变得会用眼睛瞄称或数把数,从不知钱的用处而变得会等着找补,从总是忘记带走所买物品而变得记得带走钱和菜,从不愿独立背书包而变得想方设法带回沉沉的菜,从在教室里用计算器都胆怯缓慢而变得在喧闹的菜市场里大方计算。择菜的同学不仅学会了择各种各样的菜,而且动作还很正确熟练,择好后还会主动地整理干净;洗菜的同学从浪费水变成了节约的榜样;切菜的同学从开始像砍猪草那样变成较均匀地切;炒菜时像敲乐器那样变成无声翻炒;同学们从平时不是很关心别的班级而变成关心别班同学有多少、老师有多少,大家用什么餐具取食,什么时候可去收碗,什么时候去做清洁最好……总之,他们这一个月下来,连当初在路上和菜市场好奇围观的人都说:“这群孩子越来越能干了,懂事了,长大了。” 而同学们每天都因得到赞美而开心地笑着。老师也从一个教学者分身成好多个角色,体会到别样的快乐、辛劳,当然也提高了能力。学校里其他的老师和同学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量支持厨房工作,让他们得到温馨的支持和信任,相处更融洽,学校成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家长们呢,每天到校来接孩子时,总是很感激和赞许,他们说,回家发现孩子学会了好多东西,有好多的惊喜。这些都是来自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和体验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