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程庆
在向阳的功课表上,从2000年下学期开始,原来的茶叙课变成了班会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班的同学们长大了,他们已从原来的漫无目的地聊天,成长为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正式会议了。
1.什么是班会课?
向阳的班会课,是针对一、二班学生设计的,在每周一或周五进行,主要针对本周一、二班的一些单元大事或重要班务做一个讨论与报告。从2000年下学期到2003年上学期,班会课又被称为“职工大会”。这主要是和本学期成立的向阳超市有关,班上所有同学在班级中学习时是学生,但在向阳超市中就是工作人员,所以开会也就涉入其中。
2.向阳一、二班的同学们
向阳一共有三个班级,其中一班与二班的学生年龄相差不远,均在11~16岁,所以称为大班,而三班学生大部分在5~11岁,所以称为小班。
大班学生目前按进校时间长短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在向阳学习了七八年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大都属于中重度的智力障碍。他们能够理解并记住每日老师所安排的大小工作,并认真完成:单元课上,他们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发言并参与一些他们曾有经验的大小活动讨论;语文课上,他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便能掌握一两个新视觉字(一个完整的动名词)的认识与理解;数学的简单加减法可以通过自己操作计算器来得出结果;他们的说话能力“各有千秋”,有的边发音边借用手势语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有的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滔滔不绝地描述,最终还是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件趣事。所以聪明的老师就要竖起耳朵注意抓住最关键的词语,给他回馈,以帮助他不断地表现出语言能力来。
另一部分是进入中心约五六年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属于重度的智力障碍。他们的词汇量很少,只能说出某个单词,且发音不清晰,只有对他们熟悉的人才能听懂意思,语数能力均刚刚开始涉及图片配文字的学习和数学概念的建立,不过他们能理解并仿说简单的陈述句与疑问句,这使他们在参加讨论时,大概知道大家讨论的内容是什么。
因这样一群学生,我们便开设了班会课。
3.班会课的形式开始朝向普通人开会的方式转变
一开始我们定义班会课为“本周计划课”,主要是为了协助单元课的活动设计,为单元课在本周的顺利进行起到一个预告的作用。当主要问题说明之后,同学们还可以自由地交谈聊天,延续以前的茶叙课,锻炼他们的谈话能力。
但在近几学期,我们的班会课开始变得更有条理性、组织性了。它不但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协助单元教学的功能,更加体现出“班会”两字的意义。在新的活动设计里,同学们可以认真地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所做过的每一件可以记住的事,并对别人和自己的表现都做出公正的评价,之后还对即将到来的一周需要做什么事进行计划和了解。他们还参与主持、记录、报告等活动,从各个方面锻炼语言互动、组织互动能力,还有自信心和想象力。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还表现出幽默的全语言能力。
4.班会课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班会课都由本周的单元主持老师来做主席,因为他们最了解在本周的单元活动中,有什么大型活动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可以在一周开始的班会课上,先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这一项是由老师说明的,学生们做什么呢?他们需要报告自己平日的生活趣事、周末的收获,以及他们小组上周的重要事项和他们所在的社团都做了什么活动。当然,还有一些自由的发言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5.班会课主要进行方式
要了解班会课的具体进行方式,可以参看附表10“团体活动设计——班会”,它是我们目前正在采用的开会形式。
会前准备部分:会前准备事项,由会议主席先带领学生会成员开会前小会,讨论出学生会今日主要讨论的内容,并准备黑板和相关需呈现的资料等。
正式开会部分:由教师作为会议主席,由学生作为主持司仪,同时学生记录人员也开始准备忙碌起来。司仪会按照老师事先定好的开会流程,依次进行会议,在每一个项目的转换时,主席会稍提示一下主持人(该上场了)。
首先,会议开始时,主席摇响铃声,各位同学入座准备开会。主持司仪(某同学)请一位本学期固定的需要学习点数的同学点名,并数今天到会的人数。之后,便是按会议的议程开始开会。
议程第一项:司仪宣布“请领导讲话”。如在“向阳超市”主题时,由中心向阳超市的经理(戴老师)讲话,戴经理就会讲一些关于本周超市的经营情况和工作人员的表现问题。主要是通过对他们工作表现的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大家、在领导眼中是如何的,从而更努力地改善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能力。
议程第二项:司仪宣布“请各社团报告”,分别请参加伙食团、板报组、广播组的同学报告他们上周所练习和做出了哪些工作成绩,以及本周要做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议程第三项:司仪宣布“请各班班主任报告”:分别请珍珠班、钻石班、玛瑙班(由学生们命名)的班主任报告上周班上所发生的重要事务、班组成员们的表现,如出勤率、学习表现、外出行为等,之后,还提出对大家下周的期望。
议程第四项:司仪宣布“请各位同学们自由发言”。这是同学们最开心、最畅所欲言的时候,他们将自己在周末发生的趣事说给大家听,或是讲述自己家中发生的重要大事。在发言中,会有某几位同学很会聊天,这时,教师会让他们带动其他不太会讲的同学讨论,发表意见。当然,从开会到结束,最忙碌的是记录人员,在老师的提示与协助之后,他会以最能让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来记录,可以是简单的符号(-┃○◇),可以是全语言的表达方式(如讲某人扫地,可能就画出与真人相差甚远的火柴棍人,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四方形的簸箕)。
会议最后一项:请单元主持老师报告重大事情,也就是请负责主持本单元的老师报告本周的单元可能会开展的一些重要活动,如与向阳小学的联谊活动,或是对上周同学们在单元活动中的表现做回馈。最后,主席老师请记录员带领大家回忆一下今日会议所讨论到的重要内容,由助教老师协助记录员宣读记录本。之后,主席老师摇铃,司仪宣布散会。
6.关于班会课能够开展讨论的因素
了解了大班班会课的进行方式,也许有人会对语言能力并不优秀甚至是在理解与表达上都有缺损的学生居然还能进行这么复杂的讨论有质疑。
其实,这并不奇怪。首先,会议主持人的角色是由一位语言能力最优秀的学生来担当的,这位同学按照老师事先为他编写好的主持单上的流程图来依序主持,就能把握好会议的进程。
其次,我们的班会中,学生们需报告的事项,都是他们曾经历过的事,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他们都还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来,也就能够用自己所能记住的哪怕只是一个词来简要地叙述。当他们叙述完以后,由老师再重复为他们整理一遍,既统整了发言的不完善,又可帮助记录人员再重新清楚地听一遍。需要讨论的内容都是与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有关的事,而他们平时关心的便是相互之间的事,讨论起来也较易理解。针对同学行为的好、坏,老师都会做讨论,学生中会说的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会说的便以表决的方式来发表意见,最后的总结性发言,目前当然还是由老师来担当,特别是在有争议之时,通常都由比较不常发言的同学来决定最后的方案,因为我们都采用举手表决或圈选投票方式,而这部分同学的举手与否不就显得重要了吗?
再次,在班会课上营造一个既严肃又开放的讨论氛围,也是向阳老师做得挺不错的一点,这使得表现欲很强的学生能充分地满足他们希望受大家注意的心态,也使得个性较内向的学生可感受到大家的鼓励与认同。尽管规定了许多的开会纪律,但常会看到开会中,有人一会儿又举手想对某事发表一下意见。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给予了记录人员最开放的记录方式和权利,他记录的内容,只要他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了。于是,他们用了“全语言”的方式来写画出他对某件事物理解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可以将“人”画成一个小人,可以将报告内容中菜市场买的菜,画成他们平日里所看到的已经煮好盛在盘中的菜的样子(如鸭子画成一块块的肉团,海带便是一段段的小长形,蛋炒饭便会画上一个荷包蛋,再加一个碗、一双筷)。他们也有一些符号记录内容,是一般人看不懂的,他们画的人物有时会特定指某个同学,某个符号也会固定代表一个意思。每位同学因书写与理解能力不一样,所记录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只要与他们熟悉了,你便会很自然地猜出他们写的是什么了,如果还是猜不出来的话,问问他们,他们一定会一条一条向你介绍说明。
7.班会课对于向阳学生的重要性
向阳大班虽然说是由一、二组组成的,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被分割成两个组的感觉,原因就是他们一天下来,有许多课都是在一起的,这种“在一起”,虽然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但同时,也使得向阳大班中的同学更加团结互助、相亲相爱。正因为有了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使他们知道在班会课上,自己需要对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他一周所参加的大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他们都有了很强的荣誉感与自尊心。当看到别人受到大家的鼓励与好评,而自己得到的却是大家很失望的反馈,以后他们便会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在下一次开会时得到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