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不仅仅为了吃饭
戴玉敏
我们平时的问候中,经常问的一句是:“你吃了没有?”吃是人生最重要、最基础的事,怎样从吃中享受人生?远在蛮荒时代,人只求吃饱果腹;整日东奔西走,只求寻到可吃的食物,不管一切狼吞虎咽;进入人类文明时代,人开始注意到吃的文明,用碗来盛食物,用刀叉、筷子代替手来拿取食物。食物的选择与制作也很有讲究,能体现复杂的人际交往,如吃饭与家庭成员关系、吃饭与社会关系、吃饭与人的修养、吃饭与人生体会……人类文明发展越进步,吃的内涵更广,饮食文化的研究更是深远。我们现代人是怎样享受吃的呢?我们可能与家人共聚用餐,可能与朋友外出用餐,可能独自一人用餐。食物的内容也丰富,如火锅、炒菜、面食、水果……用餐的形式也多样,如宴席、自助餐、快餐……就连对餐桌也有讲究,玻璃的、木质的、圆的、方的,铺各式花色桌布……餐具有很多种,筷子、汤勺、叉子……用餐的程序也有考究,先吃……再吃……最后吃……
我们会按照愿望来安排一日三餐,享受吃的文明带来的人生乐趣。想想我们的学生,他们也生活在这文明时代,但因为他们处于弱势,吃仅仅是解决一日三餐,很少考虑他们的吃是在享受及体会人生。向阳的学生也依学校的作息安排中午在校午餐,学生午餐活动到底怎样设计?午餐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午餐与社会、家庭、个人等环境生态自然地融合?怎样既能丰富学生生活,学生又能在其中快乐地学习技能?我们老师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午餐的功能是:①享受与体验生活。②促进与同学、老师、社会的融洽关系,即用餐礼仪,行为及情绪良好控制。③学会餐前餐后准备与收拾家事的技能。④用餐的动作技能、使用餐具能力的培养。
依据以上的功能,在设计午餐活动时,着重在于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及适当的用餐礼仪,于是安排了多种用餐方式。教室是我们的餐厅,餐厅内的桌子、椅子及墙面每天会有不同的变化,按午餐的形式布置成各种用餐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自如。教学主题为“武林大会”这学期的餐厅布置就很有趣,模仿武林故事,整个教室环境充满武林的氛围,厨房叫作“伙房”,吃饭的地点有“家”,在街头有“面馆”“酒家”“客店”“茶坊”,也与“西洋武士”用餐,进“馆子”还需花银子……为了让午餐与教学主题吻合,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用餐形式。教室取名“三家村”,在三家村,有三个家:“戴家湾”“胡家店”“张家口”。星期一在自家吃饭,即家庭用餐方式,体验家庭成员间(同学间)的用餐礼仪;星期二和星期四到街头面馆吃小面,体验在街头面馆用餐的方式;星期三与西洋武士用餐,体验西餐习俗及使用西餐餐具的方法;星期五在酒家吃小酒(饮料)小菜,体验用自己钱购买食物的过程。
星期一“在家”吃饭,家庭用餐方式以家庭式布置为主,四方桌,每桌有三位学生和一位老师。每桌选一个有目标做桌前准备及收拾的学生做餐前准备,需负责擦餐桌、分发筷子、端饭菜及餐后的收碗筷、清理桌面。吃合餐是我们中国家庭的传统习惯,大家共同享用桌上的美味菜肴,遵循礼仪,互礼互让,尊老爱幼,促进家庭成员的良好关系。等到一桌成员到齐并坐好了,由师父(老师)说“请用”后才开饭。“钟师兄请用”是此时此刻的习惯礼仪用语,大家需学会“不要自己把菜和肉吃完、要请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吃”。我们的何师弟,虽然动作不好,但用筷子夹肉却是百发百中,每次只夹肉吃。后来有一次他夹了最后一块肉正准备吃时,看看同桌的同门师兄弟们,又把肉放回盘子里。就这样大家学会了相互礼让,相互关心。
星期二和星期四到“街头面馆”吃饭,体验在街头面馆用餐的方式。餐厅布置成街头的面馆,主食是面或米线,老师当面馆老板,学生当顾客。学生自由地向老板点餐,依当日提供的菜单表达,如:“老板,二两杂酱米线”,老师盛好米线给学生,学生自己负责端回自己想坐的位置,并自行准备筷子。这对于能力好的学生很容易,但对于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学的就多了。有位自闭症学生陈师妹,平时由老师协助完成这些准备,有一天,老师完全撤离协助,她若无其事地在一旁自娱自乐。当她发现自己没有米线时开始着急,找个位置坐下来等待,等了一会儿仍没有等到米线,只好到餐车前来看,看了一阵没有得到米线,突然开口说:“老板,米线。”当她端着米线坐回位置时,又等了一阵,同学提醒她:“筷子。”她又等了一阵,口念到“筷子”,才自行去拿,一顿最爱吃的米线终于吃到了。经过这样的练习,陈师妹现在已会在街上面馆自行点米线了。
星期三与“西洋武士”用餐,铺桌巾、插鲜花,摆上刀与叉子,模仿吃西餐的习俗,有乐趣,又高雅,赢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学生到江洲大酒店西餐厅参观,感受西餐的礼仪及氛围,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计划张罗向阳西餐厅的布置,虽说简单,但大家仍很开心。西餐厅征选服务员时,钟师兄、李师兄等竞争起来,通过服务技术考核评比,大家选择钟师兄当餐厅服务生。钟师兄本来就善于模仿,非常喜欢这份差事,热心周到、尽心尽职,干得有模有样。每周三,钟师兄提前吃饭,然后做餐前的准备及用餐服务,铺桌巾、摆餐具,为顾客端餐盘、铺面巾,听候顾客的召唤,餐后负责上汤,切水果等。顾客可尽享西餐美味,服务员的周到服务,但同时也要花心思来专注研究到底怎样左右手挥动刀与叉,将美味送入口,这正好练习左右手的协调动作。钟师兄因为见识广,曾有与家人外出吃西餐的经验,不停地辅导顾客如何用左手拿叉子压住食物,右手拿刀子将其切割成小块,左手用叉子叉起食物送入口。为了配合吃西餐,我们特地让厨房做便于用刀切的食物,如大块豆腐干、萝卜、土豆、肉块等。一边精细地品味西餐,一边聆听悠扬舒畅的轻音乐,如此氛围,不得不感慨午餐妙哉!
星期五在“酒家”点小酒(饮料)小菜,体验用自己的钱购买食物的情景。“你有自己的钱吗?”老师常常会问学生,他们当然拍拍钱包得意地回答:“有!”今天的饭模拟自助餐的方式,学生在职劳课算得工资,把钱保管好,自己去洗饭盒,然后排队买饭。肉2元,小菜1元,汤和饭免费,明码标价,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买什么。若职劳课工作成就差,钱少或没有钱怎么办?只能去借,得写借条,还得说好几句讨好同学的客套话,同学依情况可能不借。借不到钱,没办法,只好汤泡饭了,但看看同学的碗吧,好羡慕!发誓下次一定好好劳动工作。钱来得不容易,保管钱也很重要。佳佳最不喜欢保管钱了,刚在协助下领到工资,就很不高兴地扔了,想吃饭了,才问“为什么老师总不给我?”小师妹佳佳偏着头愣在那儿不知所措,李师兄发现这个问题,拉着佳佳往她刚才扔钱的地方示意:“钱!”佳佳迟疑一下,终于去捡起钱,高高兴兴地拿给老师:“老师——钱”。佳佳从此后对自己的物品有保管意识了!
依据需要,每月学生可以用工资到街上用餐,吃米线、豆花饭等。学生要自行判断:哪家店是餐馆?卖什么?是我想吃并能支付得起的吗?选好饭馆后,又要想:怎么向老板表达需要?付多少钱?……老师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协助。
吃饭,是平常又自然的事情,却能从中学到很多。在向阳,吃饭不仅仅是吃饭,也不仅仅是教学或体验生活,它综合训练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注重每一顿用餐,并逐步导向学生健康优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