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策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生活重心
人若想要满意自己的生活,天天盼望着明天,应该先在生活中建立一个重心。
1.什么是生活的重心?
生活重心不一定是工作或能争取资源的努力。
生活重心是学生真正兴趣及满足感所在。
生活重心是生活中的期盼和理想,让人感觉生活有意义,愿意为了维持这个重心而持续生活。
它可能在生活中不占多少时间,但占很多心思。
生活中花最多时间的不一定是个人最看重的。
个人看重的一般会和生产力有关,生产带来结果、资源、筹码、实力与权力,让人觉得自己很有用、很重要,例如进行创作、帮助人、影响人等。
当然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智慧、信仰、对生命的思考等。
总之,有重心的生活——
(1)是规律、稳定而有变化的生活。
(2)安定人心、为生命定锚。
(3)计划中有变化,让人兴奋、期盼。
(4)能让人学到新知,让人欢喜。
(5)能自觉有所作为,进而热爱人生。
2.如何寻找生活的重心?
在学生的四大生活中找生活时光、工作时光、学习时光、休闲时光。其实所有人都有这四种时光,也必须在这四种时光中建立个人的生活重心。
首先,我们重新认识这四种时光的要义。
(1)生活时光:
用于处理个人或家庭中的食衣住行等事务的活动时间;
为自己或为自己的财物的;
无偿的,结果是自己享用的。
例,洗漱、上美容院、清理冰箱(无偿为家人)、服药、记账……
(2)工作时光:
例行的(固定的);
必行的(有责任);
利他的(非为自己的生活事务);
有产出的(产品或服务结果);
有报酬的(做了才有,可成为个人财富的)。
例,手工皂卖钱、帮佣、清理冰箱(有偿)、负责浇花、打铃、拉窗帘、看门……
(3)学习时光:
为提升质量而学习的活动;
为提高工作能力(为了增加工作产出);
为提高生活能力(为了美化生活);
为提高休闲能力(为了更好的休闲);
为提高学习能力(为了更有效的学习);
需付出学习代价(培训费、教材费、路费……)。
例,参加记账培训班、插花班、识字班、计算机操作班、旅游知识班……
(4)休闲时光:
非以上三项活动;
可能是零星的、不固定时间地点的;
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
可从事个人爱好的;
怡情悦性的;
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的。
例,做手工、在家做饭、逛街、旅游、发呆……
因此,同样一件事,对不同人而言可能是工作、可能是日常生活、也可能是休闲活动,也可能是他正在学习着想做得更好的。例:
在机构中的咖啡小站喝饮品(有人卖,有人买);
写毛笔字(有人是休闲,有人是学习);
打扫宿舍厕所(有人是生活,有人是工作);
复印资料(有人是学习,有人是工作);
做康复训练(有人是学习,有人是生活,有人是工作)。
而生活重心就在其中建立,必须在这四件事中找到最能吸引某个学生的事,成为他生活的重心,由此带动整个(四个)生活螺旋上升的、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
3.考虑的程序
(1)能不能在工作中建立重心?
有没有他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没有,能不能开发一个?
能不能培养他对这个工作的兴趣和重视?
他会不会愿意为做好此工作而学习?
如果愿意,这工作有可能成为他的重心吗?
如果不行,他还有其他的爱好或专长但不能成为例行工作的?
工作的开发先从机构内找起,可以为他保留一个力所能及的岗位,再通过熟人介绍找到工作,再不行就特别为他设计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
开发工作可以尽量发挥创意和资源,从下列分类去想:
* 为他人的生活服务的工作:如清扫、烹饪;
* 为他人的休闲服务的工作:如租书租片、烹饪;
* 为他人的学习服务的工作:如复印、清扫教室、录像、擦运动地垫;
* 为他人的工作服务的工作:如当工作助理、保管工具。
(2)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重心?
日常生活能尽可能做些什么?
* 考虑他目前的级别、以及期望他能达的级别(参考他从学校毕业时达到的生活级别)。
* 有什么生活事务是他特别喜欢的?
* 在他扮演一位好家人、好帮手、好公民的角色时是否心满意足、胜任愉快?
* 他有某些家务方面的爱好吗?例:请客吃饭?品尝美食?逛街购物?打扮自己 ?
(3)能不能在休闲中建立重心?
生活重心会在休闲上吗?
* 一般人的生活重心会放在对休闲上,因为在休闲时光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休闲时间太多,他可能反而宁愿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让他发现工作的目的是累积更多的休闲资源,学习的目的是拥有更丰富的休闲技能,这样,他就会真正去追求他最想做的事、找到推动他的真正的生活重心了!
(4)能不能在学习中建立重心?
他喜欢或必须学习什么以提高其各项质量。
* 如果他工作或生活要更好,除了辅具,还需学习什么?
* 有的特殊青年到了特定年纪才表现出学习能力与试一试的兴趣。
学习可以成为他目前的重心吗?
* 对于极被动的学生而言,学习及复健可能要加强,如何让学生以学习及康复为重?
* 必要时可以把康复当成他的工作。
* 建立生活重心的目的是要由此出发,引导学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例如承担一份特别为他设计的工作,为了工作收入更高,进行工作技能的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