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对每个时光之下的每个要素的解释

(三)依据对每个时光之下的每个要素的解释

1.工作时光

1.1 工作时间:从事工作活动的具体时间和频率,是否合理。

1.2 工作环境:工作的物理环境,是否可接受。

1.3 工作效益:工作的质量,以及所带来的收益,是否足够。

1.4 工作技能:完成某个具体工作时应具备的能力,是否足够。

1.5 工作权利:在工作中利益不受侵害的保障,到什么程度。

1.6 工作角色:在工作中被大众认可的身份,到什么程度。

1.7 工作融合:在工作中与普通人互动的情况,到什么程度。

1.8 工作健康与安全:在工作中是否能避免伤害和危险。

1.9 工作满意度:个案对工作的感觉和满意程度。

2.生活时光

2.1 生活作息:通过每天的活动反映出的每个人的生活节律,是否正常化。

2.2 生活环境:生活中的物理环境,是否可接受。

2.3 生活资源:生活中可以支配、运用的金钱、财物,是否足够。

2.4 生活技能:用于处理日常食、衣、住、行、医、财、性的活动的能力,有多好。

2.5 生活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做决定的权利,对自己生活掌控的权利(与能力无关)有多少。

2.6 生活角色:在生活中被大众认可的身份,到什么程度。

2.7 生活融合:在生活中与社区居民互动和使用社区资源的情况,到什么程度。

2.8 生活健康与安全:在生活中的健康、医疗状况和免于危险的情况,是否有保障。

2.9 生活满意度:个案对生活的感觉和满意程度。

3.学习时光

3.1 学习时间:为了解决问题而花费的学习的时间,是否足够、合理。

3.2 学习环境:学习的物理环境,是否可接受。

3.3 学习资源:用于学习活动的金钱和资源,是否足够、合理。

3.4 学习技能:参与学习活动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足够。

3.5 学习权利: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掌控自己的学习,程度如何。

3.6 学习角色:在学习中被大众认可的身份,程度如何。

3.7 学习融合:在学习中与普通人互动和使用社区资源的情况,程度如何。

3.8 学习效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是否足够。

3.9 学习满意度:个案对学习活动的感觉和满意程度。

4.休闲时光

4.1 休闲时间:用于有意义的休闲活动的时间,是否合适。

4.2 休闲环境:休闲的物理环境,是否可接受。

4.3 休闲资源:用于休闲活动的资源和金钱,是否足够。

4.4 休闲技能:从事休闲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否足够。

4.5 休闲权利:在休闲中做决定的权利,对自己休闲的掌控权,程度如何。

4.6 休闲角色:在休闲活动中被大众认可的身份,程度如何。

4.7 休闲融合:在休闲活动中与普通人互动和使用社区资源的情况,程度如何。

4.8 休闲健康与安全:在休闲活动中避免危险,适度、健康休闲是否有保障。

4.9 休闲满意度:个案对休闲活动的感觉和满意程度。

选择一个符合目前个案现状的分数,填在“□”里。每个要素之前的“”,是记录四次评量结果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