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绘制关系图

三、第三步:绘制关系图

用访谈得到的个人主目标,结合“美好生活大纲”评量结果里需要提升的生活品质要素,形成一种推动关系,从而推动出个人相关目标。生活品质要素是客观上应提升的目标,个人想要的是主观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追求主观目标的过程中也带动生活品质提升是本步骤的要点。

如图所示:

推动关系的确定原则:

(1)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时光。

首先确定个人想要的属于四个时光中的哪一个。在确定隶属时光时,可参考此事件的一般属性,像追星一般都在休闲时光,按摩大约在生活时光等。

如果“想要平板电脑”是个案的个人主目标,那么自然属于休闲时光,而休闲时光需要提升的生活品质要素中最低层次的要素是休闲资源,有一个平板电脑就可以增进其休闲资源的品质。要有一个平板电脑需要有钱,有钱就要收入,要有收入则需要有工作,由此推及工作时光。在工作时光中会自然有些需要提升的生活品质要素,找到最低的要素工作效益,由此得到第二个相关的个人目标,是有足以购得平板电脑的工作效益。而如何提升工作效益?若要提升工作效益就必须学习,由此推动到学习时光。学习时光里需要提升的生活品质要素是学习融合,因此得到第三个相关目标,即能进行一般工作技能的学习。

而生活时光在此却没有能形成。我们就再来看第二个主目标(个人想要的)。如小明第二个主目标是想修行。而修行这个事件的属性刚好可以放在生活时光中,那么由此得到第二个主目标之下的相关目标:生活健康与安全,就形成第二层推动关系。

如图所示:

当然如果个案只有一个主目标,那么被漏掉的时光(极有可能是生活时光或休闲时光)一定要单列出来,找到最低的生活品质要素,得到1个或2个相关目标。

如图所示:

(2)在一个时光中,可能有几个要素同时处于最低状态,那么可以按要素的自然排列顺序找到位于前位的那个要素来提升,比如时间、环境、技能等。也可在最低要素中找到与个人想要的契合度最高的要素,如效益、技能等来提升。

至此,由个人想要的推动个人生活品质提升的推动关系图就已形成,个人目标的主目标和相关目标已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