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匆忙
为努力而努力是违背本性的。理解能力和所有其他的官能一样,总是选择捷径以达到它的目的,就会立刻得到它要得到的知识,然后着手某些新的探究。不管是由于懒惰还是匆忙,这会误引理解能力并且使它满足于不正当的追寻方法,而这样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理解能力有时要靠证据,而神的正义之见证又与此无关,因此信仰科学的教诲要容易些。理解能力有时候满足于一种论证,把它当做解证并以此为满足。有待考验的事物是不能解证的,所以必定靠概然性的考验,然后正反两方面的实际论证才能加以审核并且衡量其得失。在某些事例中,心智是由探究中可能的课题决定的,在这些课题里可能已经得到解证。所有这些以及其他种种毛病都是懒惰、急躁、风俗、缺乏使用和注意给人们带来的。这些毛病都是理解能力在追求真理中错误的应用。在每个问题里,理解能够作出的证明的性质和方式应当首先考虑以正确地进行我们的探究。[1]这会省却许许多多常常误用的苦恼,并很快把我们引到我们能够发现和掌握的真理。各式各样日渐增多的论证,特别是些琐碎的论证,诸如一切词语上的论证,不仅是无效劳动,而且徒然增加记忆的负担,只能妨碍它在那些可以解证的一切事例里抓住真理,坚持真理。在这样的一种证明方法里,真理和确定性可以被看到,而心智充分掌握住真理和确定性。而在同意的其他方法里,心智只能徘徊于真理的左右,并以诸多不确定的事情来消遣。在这种肤浅的方法里,心智的确能够作更加多样的似是而非的谈论,但是心智并未扩大,它的知识并无增长。不适当地追溯论证的真正基础,也是由于心智的这种相同的匆忙和急躁。人们才见到这一点点,就假定许许多多,然后就跳到结论。这是趋向幻想和自负以及(如果坚持)固执己见的捷径,而与获得知识的途径确实背道而驰。想求知的人光凭借所有证明的联系,见到真理以及真理所建立的基础。所以,如果他由于匆忙而没有审核他应当审核的部分,他必定要重新审核一遍,否则他决不能获得知识。
[1]请比较第36节:问题的正确拟定。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充分符合现代方法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