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练习
虽然心智的所有官能由于练习而得到改进,可是这些官能不能超过它们的力量而过分使用。凡是有愿望不仅要做好而且要保持官能的锐气,而又不让太难的事挫伤他的理解的人,量力而行必须要成为他的理解能力的尺度。心智从事于超过他力量的任务,正像举起过重的东西而伤害身体,常常挫伤心智的效力,从而对于今后任何要花费气力的事都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厌恶。一个破裂了的肌腱很少恢复到它以前的力量,或者至少这种创伤的孱弱状态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创伤的记忆更是久长,并且使他一直怀着戒心,不再用受伤的部分做重活。这种戒心,只要心智被超过心智能力的企图弄疲乏了,就会在心中留连不已。心智不是失去能力从事未来的工作,就是抑制今后从事任何费力的工作,至少很难在需要思想和沉思的课题上再行发挥它的力量。理解应当用在知识之困难而令人迷惑的部分。这部分知识逐渐要用尽思想的力量和心智最大的固定倾向,[1]而在这样一种逐渐进行的行动之中,对于心智而言就没有什么难得做不到的事了。但是,也不应当认为这样一种缓慢的进程决不会达到某种科学的广度而加以反对。不应当想象恒心能使人有多大的进展;可是,与其跌断了腿而成为跛子,不如在崎岖的道路上缓慢步行为好。开始背小牛的人,可能会背着母牛走;但是,最初就要举起母牛,会使他丧失能力,此后连小牛都提不起来。当心智逐渐注意和严密思考的时候,它就能应付困难,并且不带偏见地克服这些困难,然后就可快速前进。每个深奥难解的问题,每个错综复杂的疑问都不会阻碍、挫伤和破坏心智。虽然应当避免让心智无所准备地承担将来可能挫伤心智的不寻常的重担,可是这却不能由于过分害怕困难而听任心智懒散地游荡于不要求思想和专心的日常明显的事物之间。这就使理解能力变得衰弱无力,不适于工作。这是围着事物的表面打转,不能深入事物内部而有所领悟。如果心智一旦习惯于这种悠闲,并且满足于事物的明显的表面的话,就有心满意足、不求深入的危险,因为心智不费力挖掘,就无所成就。那种已经习惯于接受初次出现的事物的人,有理由担心他决不会安于事物在他心中的翻转折腾来发现事物之更加退隐、更有价值的秘密。
学者从他们的开始到进入科学之门一直习惯于采用的治学方法应当对他们有终身的影响,而且由于压倒一切的崇敬而牢固地留存在他们的心智中,特别是,如果这些方法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话。以上这种情况就不奇怪了。学习的人首先必定是信仰他所学内容的人,因而他们老师的规则一旦对于他们成为公理,他们就应当维持这种公理的尊严,[2]并且被这些一度获得权威的公理所误引的人认为,如果他们偏离了前人走过的道路,足以原谅。这也是不奇怪的。
[1]此句原文在不同的英文版本中无见异文。今译系据John Locke's Philosophical Works,ed.by J.A.St.John,Bohn's Libraries,London:G.Bell & Sons,1912。——译者注
[2]dignitas=axioma,而dignity=axiom。一语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