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思想离题

30.思想离题

我在本文的前一部分已经说过,我们心智里的观念是前后不断相连的流体,[1]而每个人在自己的心智里也可注意到这种观念的流体。我假定这在我们指导理解能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我想,如果我们从使用中使得我们的心智得到那种能够指引我们那一连串观念的能力,这或许有极大的好处。因为总会有新的观念先后不断地进入我们的思想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指引这些观念,使得那些对于我们现在的探究直接有关的观念得以出现,而且对于我们要发现的事物最为有用的最先出现。或者至少,如果某些无关的、不是所要寻求的观念自己会出现的话,我们应当可以拒斥这些观念并且使得我们的心智不至于离开当下的研究,并且阻止这些观念随着我们的思想偏离目前研究的课题。我恐怕这或许不是如想象的那样容易做到。可是,我应当知道,某些人的推理大大超过其他的人,这可以是他们之间的极大的差别,如果不是主要差别的话,而他们的天生的能力似乎是相同的。我会高兴地找到纠正这种思想离题之适当而有效的办法。能提出这样一种办法的人对于人类中爱好研究、深思默想的人们做了一件极大的好事,而且或许帮助不思考的人会思考。我必须承认我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其他办法使得我们的思想紧密联系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有尽力而为,而且经常注意并且专心养成注意和专心的习惯。观察儿童的人会发现,即使儿童在全心全意努力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心智也不免于彷徨。纠正的办法不是怒斥或者鞭笞,[2]我就满意了,因那只能立刻使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恐惧、厌恶或者混乱所能够带给他们的一切观念。我假定,把他们的离散的思想婉转地拉回来,并且引导他们上路,并且使思想活动走在他们应当追寻的一连串的观念之前,而不要责难或者过分注意(如果能避免的话)他们思想上的彷徨,就会很快地使他们善于调处并且习惯于注意,这要比分散他们思想的一切粗暴方法好得多。粗暴的方法阻碍他们的专心,会带来相反的习惯。

[1]洛克本来打算把本文作为《人类理解论》的最后部分,特别是第二卷。

[2]比较Thoughts,§ 77等。
§ 77.呵斥——既然鞭笞很少能够改正儿童的错误,我觉得,经常地,尤其是愤怒地呵斥儿童,差不多也有不良后果。怒斥儿童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减少儿童对父母的尊敬;因为,我请你们仍要记住,儿童很小就能辨别愤怒与理智:他们不能不尊重出于理智的事情,因而很快就蔑视愤怒:即使怒斥会使他当时惧怕,但这种恐惧很快就消失得一干二净。这种大声怒骂而毫无理智的斥责只不过是个稻草人。儿童的天性会使他们容易学会蔑视呵斥。只有在儿童做了邪恶事情的时候(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很少做这样的事),父母才可加以管束;如果他们做错了事,只需使个眼色或者摇摇头便可改正;如果有时不得不对他们责备几句,那么,言词也当严肃、亲切和冷静,足以说明所犯错误的害处,并且与他们的身份很不相称,不可以因为他们犯了这个错误而对他们作草率的评论。草率评论会使他辨别不清,你的不快是针对他个人还是由于他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