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1948年4月,坪山草木蓊郁,芬芳飘荡,春意像潮水一般淌溢四野。
这天,临时搭就的主席台两边扎满松枝与鲜花。台上,蓝造穿一身有些破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灰布军装,头戴八角军帽,脸上堆满笑意。他的身边,立着同样喜气洋洋的王鲁明、曾建、刘宣。主席台下,是列队整齐、精神抖擞的队伍。
全场安静下来,蓝造看了一眼王鲁明,王鲁明点点头,于是凛然站起来,庄重宣布:“同志们,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今天成立了!”掌声像急奔的春潮骤然而来,天空几片闲云似乎被惊散,温煦的阳光倾泻而下。
蓝造仿佛又回到了东江纵队成立的日子,眼睛有了湿润的感觉。
前些天,根据中共香港分局指示,江南工委在坪山召开重要会议。会上撤销了江南工委,成立新的江南地委,统一领导江南地区的工作,下辖东宝县委、海陆丰县委、惠阳县委和惠紫边县委。江南地委由王鲁明任书记,蓝造为副书记,祁烽主管地方党的工作。会议另一个重要议题是,整编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
眼下,部队的统一整编已完成。根据上级指令,蓝造担任司令员,王鲁明为政委,曾建任参谋长,刘宣为政治部主任。支队下设3个团:第一团,罗汝澄任团长兼政委,是江南支队主力团,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第二团,李群芳任团长,叶源为政委,主要活动于惠阳和宝安边境;第三团,张军任团长,黄华为政委,主要活动于东莞和宝安地区。
参加今天成立大会的部队只是一部分,但蓝造似乎看到了东江纵队北去后,又有千军万马站在了眼前。他蓦地想起了革命烈士孙津川铿锵的话语:“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心底感慨着,不禁振臂高呼解放军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的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全场呼应,震天而响……
蒋介石这些日子忧心如焚,眼里布满血丝,颧骨也似乎更凸了。他做梦也没想到,华东、中原、东北战场上的解放军主力都是一块块硬骨头,将自己的牙齿嗑得鲜血直流;原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可以荡平的广东沿海,死灰竟也燃起了大火,将好端端的后院搅得人心惶惶。蒋介石苦思良久,决定派宋子文回去,把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辕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保安司令等几个要职,一股脑儿都交给他,期望他能“安定华南”后方基地,干出点成绩来。宋子文成为说一不二的方面大员,一时踌躇满志,在1948年1月26日慷慨发表“绥靖新策略”,准备分两期“清剿”广东的共军。
这年6月,宋子文的心像头顶的太阳一般灼热,能出动的重兵已集结,正从东、西、北三面向坪山地区合围。他仰望天空,默默向上帝祈祷,这回一定得把共军的江南支队一扫而尽。
这时的江南支队已发展到7000多人,但能机动作战的三个团仅有1200余人,与强敌相比,还是一株暴雨下瘦弱的小树。司令员蓝造看着桌上的态势图,嘴角露出轻蔑的笑意:“宋子文胃口还不小嘛!”
他在坪山召集江南地委各级干部开会,东江纵队原政委、粤赣湘边区临时党委书记尹林平也到会指导。蓝造说:“同志们,宋子文小瞧我们,已经磨刀霍霍,马上就要到坪山了。我们要研究一个好的对策,将他打痛打怕!”
参谋长曾建笑道:“就怕他不来!”几个团长也跟着笑起来。
尹林平沉吟一会后,说:“毛主席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我们这次反‘清剿’,要做到进一步对敌进攻,发展自己,扩大胜利果实,先发制人,粉碎敌人的进攻阴谋。”
随后,大家集思广益,热烈讨论。蓝造总结时,宣布了反“清剿”的部署:
一、在敌人进攻前,先发制人,打乱敌人之部署,制造粉碎敌人“清剿”的有利条件;二、当敌人发动进攻时,集中优势兵力,在根据地内歼敌一路,以粉碎敌人进攻;三、如歼敌一路后,尚不能粉碎敌人进攻,或在坪山地区失去战机时,主力部队则转移外线,相机歼敌;四、地方部队以积极的军事行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协同主力部队粉碎敌人进攻。
蓝造“先发制人”,首先锁定的是沙鱼涌的国民党军。沙鱼涌曾是两年前东江纵队北撤的地方,地形独特,易守难攻,驻有国民党正规军一五四师的一个营部、一个加强连、一个机炮排和海关关警、税警。这里有天然屏障,敌人兵力雄厚,布阵又讲究,做梦也没想到江南支队会盯上他们。
7月10日,摸清了沙鱼涌之敌的全部情况,蓝造召开作战会议,给部下们分配作战任务:第一团团长罗汝澄负责主攻,指挥第一团三个连、第二团独立中队、第三团钢铁连,任务是首先解决敌营部,随后突击山头敌炮兵阵地,攻击海关;第一团政治处主任温汉光负责堵截,带一个排占领沙鱼涌西侧高地,封锁渡口,防止敌军逃跑;第二团团长李群芳担负阻援任务,指挥所部两个连抢占土洋村西侧高地,以逸待劳。
“支队指挥所设在沙鱼涌东侧300米的高地上。”为了指挥便利,蓝造决定亲上前线。
罗汝澄抗战时期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副大队长,主力北撤后,自己要么躲躲藏藏,要么被国民党军追着打,这回拿到了主攻任务,总算可以出一口气了,笑得合不拢嘴。蓝造严肃叮嘱说:“这是我们重建武装后第一个大仗,能不能成功,就看你的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罗汝澄赶紧收敛笑容:“保证完成任务!”
“攻击时间确定为7月16日凌晨4时。”蓝造看了看手表,再次强调,随后宣布散会。部下们都兴奋不已,马上开始了各种战斗准备。
7月15日夜,月亮隐在云层里,只有靠海的天边稀稀落落横着几颗星星,江南支队官兵们踏着曲折小径,摸黑向沙鱼涌挺进。7月16日凌晨,各部队抵达预定攻击位置。沙鱼涌东侧的高地上,蓝造准时发出了攻击命令,嘹亮的军号声吹响了,罗汝澄指挥所部一跃而起,枪声骤响,火光冲天,阵地上到处是战士们奋勇拼杀的呐喊声。
激战四个多小时后,沙鱼涌的国民党军327人被全歼,缴获的成果也相当丰厚:八二迫击炮2门,六〇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8挺,卡宾枪2支,其他长短枪180多支,子弹7万发,还有一大批军用物资。这一仗,江南支队仅以12人牺牲、20人负伤的代价大获全胜。大鹏湾北畔的溪涌、陈坑、盐田等据点之敌获悉,像惊弓之鸟,慌忙撤退。
宋子文闻报,再没有了往日的斯文,气得连摔了两个水杯。和高参们琢磨了三天后,他又严令国民党一五四师二十三团、保八团、保十三团共4000余人,兵分四路向坪山合围而来。
在江南支队司令部里,参谋长曾建将搜集来的各种敌情摆在蓝造面前。蓝造仔细看后,若有所思地说:“任你几路来,我只打你一路。我看,就打从横岗过来的一路,办法就是设伏,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曾建马上察看地图,说:“由横岗至坪山有两条道路走,一条是经北铜锣径的大路,一条是经山子下三洲田的小路。目前无法确定敌人到底走哪一条,我们的兵力不够,难以两边设伏啊。”
“我看就两边设伏!”蓝造将手在桌上猛地一拍。他熟悉山子下,那是设伏的好地方:地处坪山西面三十里,山岭陡峻,仅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小路南边是一座高300米的山峰,北面则是山沟,乱石纵横,野草丛生。至于铜锣径,虽是大路,但也适合打埋伏。
“就这么定了,”蓝造加重了语气,“以第一团三个连和第三团一个连埋伏在铜锣径,以第二团两个连埋伏在山子下小路。两个地方相距不远,不管敌人从哪一条路来,一旦打响,另一路埋伏的队伍马上赶去增援。”
曾建略一思忖,高兴起来:“司令员这招妙啊,两面设伏、互相接应,我估算了一下,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为了防止盐田方向之敌来援,我们再派一个连埋伏在三洲田以南。一旦敌人增援,立即给予阻击。”蓝造觉得有了取胜把握,笑了。
曾建马上拟就了作战方案,时间定在7月22日晚上。
夜里,遵照司令部的命令,第二团团长李群芳带参战部队悄悄进入了阵地。第二天清晨,国民党军队一五四师一个营与保警大队共600余人,鬼鬼祟祟来到了山子下,打算翻过山顶后直扑坪山。李群芳一声号令,伏兵四起,打得国民党兵连哭带喊,满地滚爬。
这一仗,仅40分钟便结束了战斗,国民党军只有80来人落荒而逃,其余被全歼,枪支弹药也多半“送”给了江南支队。另外三路敌人听说,又急忙龟缩回去了。
此后,江南支队又在红花岭、平湖东站、龙华等地连战告捷,地方部队也像游弋的蛟龙,四下出击,威胁敌军后方。宋子文仰天长叹一声,不得不将“进剿”坪山和东宝地区的部队撤回深圳等地,第二期“清剿”无果而终。笑到最后的,还是蓝造和江南支队的战友们。
江南支队从血泊中崛起,越战越强的根本保证,缘于一刻也不曾放松党的组织建设。
中共香港分局早在1947年5月便谆谆叮嘱:“加强党的巩固与发展,才能更有利完成我们当前的任务。”蓝造无论是担任江南地区特派员还是江南工委书记,都始终在落实这一要求。江南地委成立后,蓝造以副书记的身份,和书记王鲁明注重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1948年11月,江南地区党员人数已由1947年8月的944人,发展到了2017人,各地基层党组织像春花,开遍了广袤的原野。
江南支队每个连队也都建立了支部,有的连队党员人数超过了30%。“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建军的一个创举,前线屡传捷报时,蓝造笑着对政委王鲁明说:“毛主席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我终于体会到了。”
一个月后,王鲁明与蓝造商议,代表江南地委起草了一份详实的《关于党务工作、领导问题的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决议》。《决议》总结说:“江南的党在这半年来领导胜利的斗争中,吸收了大批的贫雇农中的革命分子与对敌斗争中勇敢善战的优秀战士参加组织,使党取得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发展,巩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在山区和平原开拓了一些新的阵地,建立了一些学校的新据点,恢复了部分旧地区的组织。”
他们并未满足,要求今后半年内,党员人数要发展一倍半至二倍,做到凡是有农会的地方都建立党的组织;军队中的党员成分,全区性主力要占50%,地方主力占30%,地方连队占20%,民兵组织占10%—15%。
根据他们的要求,1949年1月,隶属东宝县委的宝安区地方委员会成立,张辉担任书记,委员有梁联、何伯琴和刘鸣周。宝安区地方委员会的任务是领导全县党的工作,建立和发展区乡党组织,筹建区乡人民政权,动员青年参军参政,组建区乡武工队,恢复健全乡村农会等组织,做好支前和迎接南下解放军大军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宝安区工委,协调全区党政军工作。随后,宝安各地相继成立了党组织工作队,任务是代表区党委领导地方党的工作,配合武工队巩固乡村政权,培养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
蓝造和王鲁明还十分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根据中共中央对全党全军的要求,1948年春开始“三查”“三整”。“三查”即查成绩、查立场、查生活,“三整”是整非群众观点、整自由主义、整小圈子作风。此后,宝安地区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地方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斗争中一面面绚烂的红旗。
“周副主席说得好啊,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和灵魂。”在坪山的司令部里,蓝造翻着手中一摞摞厚实的党组织材料,忽然发出感慨。政委王鲁明点着头:“毛主席也说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我们江南支队就是最好的说明。”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窗外,一列战士唱着激昂的歌曲,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蓝造和王鲁明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