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上的规划师

黄金台上的规划师

廖承志和叶飞、廖晖的华侨城构想沉然落地,摆在两员大将马志民和王谦宇面前的,是许多急需着手完成的大事:制定总体规划和第一期细部规划;组建指挥部机构,下面还要注册一个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底下分别成立若干个企业;接管和移交原沙河华侨企业公司;妥善安排原有干部,使其各得其所;整顿光明电子厂等原有企业……

马志民和王谦宇忙而不乱,紧紧抓住规划先行,做好华侨城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这源于两个方面的缘故:一是叶飞和廖晖的要求,他们设想在深圳特区里一个相对特殊的区域,建一座比较美好的现代化城市,因而交代“请国外的专家做规划,华侨城在城市建设上,要走出一条新路来”;二是马志民和王谦宇也有这种因个人经历独特而具备的超前思想和眼光,他们深深体会到,规划对一个城市非常重要。

马志民到港中旅工作后,走了美国和欧洲不少地方,见多识广,逐渐有了“规划就是财富”的理念。王谦宇也在国外待过,而且对居住数十年的北京拆古城墙,摊大饼式建城市很有感触,觉得国内的规划思想远远落后于人。

王谦宇曾拜访过深圳前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听他说起过在广州的往事:广州一些街区修马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恨不得在马路上装一条拉链”!王谦宇一阵大笑,笑过后,印象一直很深刻。

马志民和王谦宇四处打听权威的规划师时,廖晖雪中送炭,推荐了一位:孟大强。孟大强是印度华侨,新加坡人,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规划顾问。他早年毕业于德国一所大学,在欧洲从事规划建设14年,对旧城改造、大学设计经验丰富,眼光与常人迥异。国内青岛黄岛开发区、厦门特区的总体规划设计,他都参与过。

孟大强是旷世奇才,但聘金也不菲,一般单位只能望洋兴叹。

马志民与孟大强接触后,十分满意,决定高筑黄金台,重金聘请他来做规划。金额分为两部分:一是制定华侨城规划总体方案,费用为20万美元;二是方案出来后,继续聘请其为规划师,费用为每月1.8万美元,而且孟大强一个月只需工作6天。

这一费用可谓天价,王谦宇算是国内高薪人士,每月工资为人民币345元,比月薪几十元的普通职工已高出一大截,但依旧不如孟大强一个零头。孟大强一个月仅需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钟头的工资等于王谦宇几个月的工资。

高薪聘请孟大强的消息一出,从上到下一片哗然。有人说,规划谁不会做,中国自己有的是人才,何必要请外国人呢?还有人更直白,说出这么高的价钱请外国人,是浪费国家的外汇。

马志民不为所动。他和王谦宇等人商量后,达成了共识:我们的规划确实是落后了,应该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因而决定坚持自己的决策。廖晖和叶飞闻报后,也很支持他们。廖晖只提了一个要求,说,无论如何你们的这个方案要在年底搞出来,一定要在1986年初,我们在香港举办的酒会上对外公布。

马志民不惜重金聘请孟大强,或许还想起了战国时期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的往事:昭王为报齐攻燕之仇,复兴燕国,卑身厚币尊郭隗为师,为其修筑一座居住的“黄金台”。黄金台占地约40亩,高约20米,台顶平台约15亩,在当时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消息传出,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等贤才歆慕不已,纷纷前来归附。燕国从此强大起来,后来昭王举兵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终于一报当年之仇。

孟大强高居“黄金台”后,果然不含糊。他第一次到华侨城,便带上相机,要求四处走走。看了较为热闹的中心区域,他又来到还是池塘、山坡、丘陵、海边红树林等原生态状貌的郊外,不时举起手中相机。

与他人喜欢早已面目全非的闹市区不同,孟大强格外欣赏郊外宁静的原生态地形地貌。遇到一个池塘,一栋破旧的房屋甚或一草一木,他都像发现了宝藏,欣喜地跑过去,赏玩一番,拿着相机拍个不停。他不时交代陪同的马志民、王谦宇等人说,先不要动,要保留下来。

华侨城成立前,沙河企业公司已搞了一些基建,中心区城不少小山坡被推土机无情推平了,建起了一些房子。孟大强看到被破坏的残破山体,心疼不已,要求马上制止继续推平。

一一实地考察后,孟大强将自己关在房间几天,很快拿出了一个总体规划方案。方案突出了几条基本原则——

一是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结合起来,注意保护原有的山地、丘陵和湖泊、小溪、树林;二是道路、建筑、公园和绿地等人造环境设计造型,既具有现代形态,又有南方城市和华侨风格的特色;三是将打造优美、舒适、有特性,具有文化气息和投资条件良好的侨乡,作为规划的整体目标;四是规划具有完整性、综合性和连续性,既是深圳带状城市中的一环,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而且适于分期建设,每期建设也既有完整性,也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

方案印出来后,马志民主持中层以上骨干会议,请孟大强介绍总体规划。孟大强将一幅概念性的规划彩图挂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功能分布、道路设计,以及人工设计与自然地形的关系处理……

他眉眼生动,口若悬河,辅以手势,台下伸长脖子聆听的人,多数感觉大开眼界,听得津津有味。但也有人觉得虽然思路新鲜,但也没有多了不起。他们小声议论说,孟大强一个月才工作几天,就拿这么多美元,聘金实在太高了。

马志民对这一总体规划很是满意,深感花一定代价换来一个科学、先进的规划,完全值得。他没有理睬那些闲言碎语,对孟大强也更为敬重了。只要孟大强从新加坡过来,他必定急忙从香港赶回来陪同。

这时,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在厦门举行,叶飞和廖晖都莅临会议。马志民安排王谦宇带孟大强前往厦门汇报。

孟大强带去了方案、设计图和模型沙盘。听完他的介绍,叶飞连连点头,高兴地说,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城市。一两百年前,空想社会主义就设计过社会主义的新城,但是他们没有实现,现在,在我们手里要实现,要把华侨城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城。

王谦宇和孟大强回到深圳,马志民召开了专家会议,将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市长李灏也请了来,一道讨论规划方案。大家热烈发言,都对方案表示肯定。马志民放下心来,将方案交给了几家设计单位,孟大强也参与其间。两个月后,制定出了华侨城的总体规划,准备分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随后,又制定了一期的细部规划。

1986年2月24日,香港中旅集团公司在铜锣湾世界贸易中心举行盛大酒会,宣布该公司成立暨兴建深圳特区华侨城。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庄炎林、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霍英东、深圳市副市长甄锡培等人出席,还参加了剪彩仪式。

孟大强奉马志民之命,带了总体规划的模型沙盘,到酒会上展出,华侨城在香港也一时家喻户晓。

香港中旅集团董事长梁灵光代表集团发言后,记者问对华侨投资华侨城有什么优惠政策,梁灵光回答说:“华侨投资华侨城,将可获双重优待,即除享受特区待遇外,还可享受国家对华侨的优惠办法。”

这年8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准了华侨城总体规划方案,允许华侨城小区规划、单体建筑在不违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审批实施。马志民随即开始将规划一一实现。

他格外强调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景区文化内涵的注入。在他力主之下,华侨城所属的经济发展总公司成立的第一家分公司,是绿化园林公司,职责是绿化华侨城。除了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园林公司也从海南岛买来了一批椰子树栽种,最贵时一棵要2000元,但马志民十分支持。

华侨城成立后,磨刀不误砍柴工,马志民坚持先规划,后动工,没有急于调入工程队。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侨城无声无息,和成立前没有两样,仅仅多了些草木而已。有领导很不解,批评说,华侨城的建设太慢了。老百姓听不到想象中挖土机的轰鸣,看不到山体被三下五除二推平,更看不到突兀而起的高楼大厦,也很纳闷。有人挖苦华侨城员工说,你们来了半年,还比不上人家一个公社。还有人说,搞了七八个月,才种了几根小草。

马志民听到后,一笑置之,继续和孟大强不紧不慢、不折不扣地落实规划。

按照总体规划,华侨城的东部是工业区,涵盖了光明电子厂等企业,与工业区隔一条街的是东组团住宅区,小区被设计建筑在山坡上。这给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有人主张按国内施工的惯例,推平山坡。孟大强坚决反对,说一定要保留原来的地形地貌。后来,小区建成,一栋栋簇新的房屋依着山势隐在浓密的荔枝林中,像童话中森林里的村寨,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不绝于耳的叫好声。

华侨城中部规划为教育区,小学、中学和暨大中旅学院都绕燕晗山而建。小学的教学楼开建时,燕晗山山脚一个小山包鼓凸出来,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若调来挖土机一把推平,施工就方便多了。但为了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马志民和孟大强改变了原有设计,保留小山包,让其伸入教学楼的下部第一层。如此一来,施工难度更大,花费也更多。马志民没有动摇,最终让这座建筑与大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在了一起。

在规划落实中,建设者的日常生活物资提供问题,也摆在了马志民面前。他召集指挥部成员开会,打算在小学学校前面的坡地上,先建一个临时副食市场。市场草图很快设计出了,基本上是一条直街的形式,区别只是建一层或两层、街道长短的不同。

这时,孟大强从新加坡过来了,马志民大喜,连忙拿出设计图请他把关。孟大强看了看,稍一沉吟,取过纸笔画了两个同心圆,上边加了民族风格的圆顶,形成一个圆形市场。马志民等人围着观看,大气也不敢出。

画完图,孟大强解释说:菜市场是生活设施,又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形式可以让人有一种没有尽头、无尽享受的感觉,还可遮风避雨,形成舒适温馨的氛围,既满足了群众生活需求,美化了城区,又限制了乱摆卖。马志民脸上满是兴奋,连连点头,其他人也漾开了笑意,称赞不已。

按照孟大强的设计,菜市场建了起来。一时间,这里似乎成为一处别出心裁的景点,除早早晚晚要进去几趟的职工们交口称赞外,社会上的人听说,也纷纷前来参观或购物,《深圳特区报》记者也闻讯而来,瞪大惊喜的双眼,写了一篇图文并茂的生动报道。

华侨城西面,规划有一个荔枝苑住宅小区。开建时,工地上有一棵荔枝树和一块2米见方的天然大石头,马志民和孟大强为了保留它们,将设计图上的房子移动了几米,还围着荔枝树和石头,设计了一个圆形小广场。小区建成后,别致的小广场成了居民的休闲之所。

西面还有几眼池塘,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共徘徊,是塘朗山上的山泉流下来汇聚而成。华侨城组建前,池塘被农场职工用来养鸭子。孟大强对这些池塘视若珍宝,将其保留下来。后来,这几眼池塘被称作纯水岸、燕栖湖,成了高级住宅小区中最吸引人的景观之一。

深南大道是深圳的主要街道,华侨城临街的地方,孟大强摈弃一律高耸的建筑,设计为阶梯式逐渐加高楼宇的高度,又获得了马志民的赞赏和支持。这样一来,后面的楼宇不会被遮挡,也都能看得见风景。

华侨城靠海的地方,政府部门曾打算填海造陆。孟大强听说后,心急如焚,在王谦宇的带领下前去找主要负责人,请求留下这块水面的天然模样。一番恳切的陈说后,孟大强的请求得到了批准。这块地方,经过华侨城多年打造,后来成了远近知名、人人向往的欢乐海岸。

1987年的一天,马志民主持指挥部班子会议。会上,有人心疼那些落入孟大强腰包的重金,发言说,城区规划已大致完成,是否已没有必要续聘孟先生?

马志民断然否决了。他看着大家,语重心长地说,要算大账,一个理念先进、科学的规划思想,不是金钱可以简单衡量的。

于是,孟大强继续留在了华侨城的“黄金台”上。马志民将华侨城建为“绿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的目标,也渐渐化为现实:东方花园、何香凝美术馆、华夏艺术中心、集团总部大楼等相继挺立而出,华侨城的风格和文化特色,也触手可及地展露在了世人惊叹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