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南海潮头又东风

尾声 南海潮头又东风

2019年8月18日,炎炎盛夏,一股凉风自北方习习而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通过新华社隆重颁布,深圳又像南海浪涌般沸腾起来。

像40年前赋予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角色一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郑重委以“先行示范区”的重任,殷殷叮嘱深圳,要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中央还高屋建瓴,给深圳规划了未来每一阶段的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建成全球标杆城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幽僻边陲小镇走来的深圳,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又意气昂扬,开始了全新的奔跑。

面对新的征程,深圳踌躇满志,有着超强的底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与一面旗帜,仅仅40年,深圳的生产总值陡然增长万余倍,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位列全球城市30强。2019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62522元,比上一年增长8.7%。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深圳的生产总值依旧超过2.76万亿,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则达9789亿元,增长3.9%,于一线城市中再次稳居领先位置。

经过一代又一代深圳人汗水的浇灌,深圳已有了构筑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坚实基础。2019年,深圳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连续居于全国城市第一位。深圳已建成4.6万多个5G基站,实现全市域5G网络全覆盖和独立组网。深圳还大力推进新基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中,确定首批95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4119亿元。

深圳有了法治城市示范的良好基础。201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发布《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深圳法治环境指数得分摘取全国第一。2018年、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深圳也一马当先,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第一。到2020年7月止,深圳各不同行业领域,已累计建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85家。

深圳有了城市文明典范的稳固基础。深圳一年内举办30多个大型文化品牌活动,可谓“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文化生活异常丰富。同时,“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陆续建设完工,图书馆遍地开花。

深圳最早的书店,是1950年建立的宝安县新华书店。1979年1月“撤县设市”后,宝安县新华书店拆分为二:新建深圳市新华书店,负责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的一般图书发行和课本供应;宝安县新华书店则负责经济特区外业务。2004年6月,深圳发行集团组建,深圳市新华书店改制为有限公司。经过40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跳跃式发展,深圳市新华书店已壮大成为一艘超级航母。到2020年,新华书店所属的各大书城销售额同比增长20%—50%,促进了全民阅读,提升了读书氛围。

2020年7月,《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获得通过,提出了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三阶段”发展目标,绘就了一幅城市文化发展的绚烂蓝图。

深圳的“幸福感”也看得见摸得着。2020年上半年,深圳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投入民生领域,加快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0年7月,《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未来,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长者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家长者服务站,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来了就是深圳人”,外来务工者从此不再落寞。2019年,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深圳市政府开展补贴性培训26.5万人次,发放补贴1.26亿元。深圳还深情规定,来到深圳的外来务工人员,符合条件者都可被纳入保障房体系,他们的子女也一样能享受义务教育。

深圳也牢牢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深圳是一座隐在林木中的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41.2%,绿意盎然,鸟语花香。走进这座城,1090座公园便随时敞开了怀抱;全市PM2.5年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

水污染问题曾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圳市毫不遮遮掩掩、讳疾忌医,很快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坚持治水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城市景观及产业等一体统筹;打破行政区域治水界限,实施“全流域统筹”等治理新模式;打通治理环节,源头分流、源头减排、末端处理环环紧扣,决不允许任何松懈。最近4年,深圳已累计投入1200多亿元,以最大力气推进水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党建引领,是深圳再次奔跑的保证。

深圳市一直牢牢紧抓党建不放,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便是一例。

作为一个没有农村建制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创新建立了基层党建专项述职评议制度,规定各区委、各新区党工委、市委各工委书记每年定期向市委做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全市629个社区组建社区综合党委(总支),注重将各类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本社区共建;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园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市财政每年拨付经费5900多万元,进一步强化了“两新”组织党建人员、经费和阵地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深圳市还创新构建了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四化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构建“四化”体系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的意见》,推动建立深圳党员志愿者服务“1+15+N”队伍架构;创新党代表发挥作用途径,出台《深圳市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和党代表进社区、提案、提议、询问等14个配套文件,形成市党代表任期制“1+14”制度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趋势,深圳还大力提升了党建信息化水平。

一是开通“深圳先锋”党建微博。2013年4月,深圳市开通了“深圳先锋”党建微博,组织开展微直播3次,微调查2次,编印《深圳先锋》党建微博宣传册8辑1万册。各区各系统也紧随其后,先后开通28个党建微博,初步形成市、区、街道三级党建微博矩阵。

二是推进“智慧党建”工作。2013年起,作为深圳市“智慧党建”系统的试点,南山区结合区情党情实际,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推进“智慧党建”示范城区建设,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长效化运作。登录南山先锋网,提出党组织关系接转申请,经过网上审批,数分钟后,就可以打印出组织关系介绍信。2017年,市委组织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牵头开发建设“深圳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对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全覆盖、一网式、扁平化管理,终端从上到下延伸到各个领域,从点到面发散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使上级部署“一插到底”,基层党组织情况“直达机关”。

而今,“智慧党建”系统在线管理党组织3.9万个、党员61.6万名,实现党建数据云端存储、实时更新、动态共享、辅助决策;入党申请人可以网上提交申请,全程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在外可以参加网上组织生活,累计开展在线“三会一课”46万场次;开展“每日一学,每周一考”,参与在线学习考试56万人次。

除此之外,深圳市委还匠心独具,在全市社区和园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配置统一的综合信息系统,提供“一门式一网式”综合窗口受理服务,逐步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办”,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90%以上,网上申报办理率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50%以上,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了党群服务水平。

光荣与辉煌属于过去,新的使命扛在了肩头,冲锋的号角已再次吹响,深圳挥舞着鲜艳的党旗,在南海激昂的潮涌声里继续奋然前行。

100年前的1921年,深圳迎来了南湖红船点燃的星火,4年后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00年间的日日夜夜,从宝安到深圳,星星之火已燃出了一座超一流的和平、文明与富裕之城。可以想见的是,因为有着星火的持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也必将如期在深圳实现。

到那时,南海的涛声将更为豪迈激越,“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一百年以来前赴后继、浴血奋斗、奋发图强的深圳优秀共产党人,也必将如毛泽东所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