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的深圳样本
1990年12月15日,阳光摩挲着深圳上步中路宏伟而庄严的深圳会堂。会堂内主席台上的红旗,映红了端坐的市委书记李灏等人的脸。台下行行列列座无虚席,挨挤着来自基层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个个眼角眉梢都带着一种浓浓的喜气。从宝安县升格为市,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李灏受市委委托,声情并茂,做了《继续办好深圳经济特区,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子》的报告。他用了27000多字的篇幅,肯定了十年来深圳建设的主要成就,也总结了党的建设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他铿锵激昂地说: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加强。十年来,全市基层党组织从700多个发展到5500多个,党员从14000多人增加到72000多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共产党员党性观念、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各种腐朽生活方式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在特区建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每个代表的眼里都溢满自豪与兴奋,深圳党建的峥嵘岁月,又一幕幕浮现在了眼前……
承继从战火中走来的宝安党组织荣光的深圳市委,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从未放松过党的建设工作,打造了一个党建工作的深圳样本。正如李灏所说:“特区不但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经济特区特定的条件下又培养、锻炼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
深圳市委一直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深圳市委立场坚定,一是坚决反对极左思潮,特区建立初期便要求广大党员争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二是坚决反对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
1989年3月,在李灏的领导下,深圳市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说:“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建设应当摆在首要位置上。”1990年,市委组织编印了《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教育讲话》一书,通过“双基”教育,使全市党员正确认识了特区之“特”。市委宣传部还组织拍摄了大型政论片《世纪行》。《世纪行》分为《真理的召唤》《民族的脊梁》《伟大的磐石》《选择与挑战》四集,旗帜鲜明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这部电视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发行仪式,面向全国播出后,叫好声如潮。
深圳市委也注重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1979年4月,市委成立了党校,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1984年,市委党校被省确定为大专院校体制。1989年,又成立了深圳市行政学院,在全国首创党校与行政学院合办,保证培训类别精准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多头培训和资源浪费。1992年成立了社会主义学院,确立了一校两院的体制。市委通过党校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成效显著。1979年至1988年举办培训轮训主体班73期,受训干部461人次;1989年至1995年又举办主体班261期,受训干部33064人次。
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除了党校培训外,深圳市委还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政治夜校、市委讲师团、党日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科研学术机构等多层面的优势,共同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效果也十分突出。
深圳市委还整顿了农村基层党组织。1979年4月,市委颁布《关于制止偷渡外逃和整顿社会秩序的通知》,强调要把反偷渡和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改进作风,做好经济发展结合起来。1981年下半年,市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和检查后,针对其软弱涣散的情况,选择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作为试点进行重点整治。随后,市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分两批进行全面整治,“对266个大队党支部和183个乡镇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进行整顿,参加整顿的党员6413人”。
1985年,深圳市委重点调整充实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提高了基层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水平。1991年,市委又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受教育的群众达92.7%,村(居委会)党员干部达98.6%,团员青年达93.5%,外来人员达82.9%。经检查验收,第一批社教单位合格率达100%”。
在国企党建中,深圳市委也积极推动国企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1986年,市委组织部颁布了《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为党组织参与企业事务提供了制度基础,并对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做出了规定,在如何处理党组织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工会、职代会等机构的关系等问题上做出了安排。为了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深圳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党的工作的意见》,澄清了对国企党建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要求企业中所有党员都必须树立党的观念,履行党员义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1988年8月,为了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深圳市委成立了市直机关工委,统一管理市属的机关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方面,深圳也开全国之先河。1986年,深圳市工商联成立后,深圳市委明确工商联要承担起领导非公党建的重要使命。1991年,深圳市委统战部依据上级精神,坚持依据“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着力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非公经济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1992年1月,撤销工商联,单独组建市总商会,也更有效地指导了非公党建发展。
深圳市委还积极探索了科学的党员管理办法。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为期三年。1983年3月,深圳市委根据上级的部署,在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市电子工业公司、市机械厂三个单位开展整党试点工作。第二年,开始清理“三种人”,最终确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存在各种问题的党员103人,重点核查对象18人,基本查清重点对象9人”。
随着整党的深入开展,1986年5月,深圳市委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和实行全党抓党风责任制的决定》,针对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进行整治,夯实了深圳市党建工作的基石。1985年,深圳市农村整党活动结束,共有“10288名党员参加整党,611个党支部经过整顿”。
1989年,深圳市委开始实施中央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提高了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战斗力。
1990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关于在“清查、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后在部分单位进行一次党员重新登记”的要求,深圳市委制定了《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开始了严谨细致的党员重新登记工作。据统计,全市“有185个单位共14077名党员参加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其中13470名党员准予登记,有121名党员受到组织处理,占参加登记党员的0.85%”。
深圳市委特别注重党风廉政建设。1979年1月,中共深圳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成立,方苞担任书记。1984年10月,中共市委纪委升格为中共深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拨乱反正的任务,深圳市纪检部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案件进行了仔细核查。据统计,“1979-1981年,全市共受理复查历史申诉案件472宗,经复查,决定撤销或改变原处分决定370宗,维持原处分决定102宗”。通过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轻装前进。
深圳市纪委旗帜鲜明,狠抓了政治纪律。20世纪80年代,深圳纪委协助市委领导了多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案件,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有效地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维护了党组织的团结统一,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1982年4月,深圳市纪检部门响应中央的要求,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机构,严厉打击违反清正廉洁不正之风。据统计,“各级纪委组织440名干部投入查案,上半年立案审查100宗。1983年,查处案件的重点为党员领导干部,全市立案218宗,结案185宗”。
20世纪90年代初,依据中央的精神,深圳纪检机关按照党内法规的规定,又严肃查处了违反党的各项纪律的党员干部,有效整肃党内政治生活,党风政风得到了净化和提振。
此外,深圳市委在宣传教育预防腐败、推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开拓性且行之有效的工作,为全国其他地方树立了样板。李灏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总结说:在特区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健全了党内外的监督机制,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党和政府的检查监督机关,积极协助党委抓好党风,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严肃了党纪政纪和法纪,在加强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认真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这是特区建设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深圳的党建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带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为党的旗帜增添了一抹抹鲜红。
创造了“深圳速度”的深圳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便是其中之一。中建三局一公司共有职工1169人,党员140人。公司党委密切结合生产经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出色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公司党委首先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结合起来。一是围绕生产中的问题开展思想教育,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公司承建国贸大厦以后,因为党委卓有成效的动员,全公司上下像战争年代一样,出现了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子女,新婚夫妇双双报名的感人情景。在施工过程中,每完成10层,党委便组织一次评比,激发了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二是进行主人翁精神的思想教育。在国贸大厦施工期间,深圳受到9号强台风的袭击,职工住的油毡竹棚大多数揭顶倒塌,没有地方住,20多人挤在一间小屋,3个人睡一块黑板,但大家毫无怨言,积极抢险,台风过后一天就恢复了施工。
公司党委还利用整党之机,树立以身作则的榜样。在整党中,党委领导班子就公司经营思想、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问题,重点进行对照检查,还对以往发西装、领导干部升级面较大的问题做了纠正,领导干部补交了西装款,取消了多占的升级指标,参加各类招待活动也按规定补交了陪餐费,同时制定了《关于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若干问题的决定》《特区工作及涉外人员纪律》,规定领导干部不得搞特殊化。
公司党委也表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譬如多次拒贿、一身正气的工程处副主任李登弟;以党的事业为重、干一行爱一行的滑模组装工长郁宝明;还有台风之夜冒险抢救水泥的材料组长,施工期间36小时不离工地的钢筋班长,带领工人出国培训、为国争光的电焊技师等。
公司党委注意组织不同类型的日常教育和系统教育。为了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公司党委采用理论学习和形象教育相结合,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分批组织职工脱产15天学习《中国近代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两本教材,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他们参观沙头角“中英街”、虎门炮台、小梅沙等地,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观赏祖国秀丽山河,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公司党委还通过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各种活动,如“职工之家”活动、歌咏活动、青年理想演讲会、建筑摄影比赛、知识竞赛、劳动竞赛、技术竞赛等,把全体职工都吸引进来。
后来,公司又组建政治学校,抽调干部担任专职教员,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全公司35岁以下的500多名职工全部轮训一次。
同时,公司党委还因势利导,教育广大职工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国贸大厦地下室工程得标后,全体职工以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投入战斗,决心优质快速地完成任务,为主体工程的投标打好基础。当时,深圳正出现多年不遇的“烂冬”天气。一连下了两个多月阴雨,职工们连一天也不愿耽误,冒雨苦干。100多名钢筋工穿雨衣干活不方便,他们干脆不穿,全身淋得透湿。两千多吨钢筋就这样被抬到工地,绑成基础,人均抬19吨,走路17里。在全体职工苦战之下,终于以良好的质量提前拿下地下室工程,按合同得到甲方给予的15万元工期奖和5万元的质量奖,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南头南山脚下的南园村党支部也是一个典型。这是一个只有163户、600多人的小村庄,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走“由农民转变为工人,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富裕道路,1986年全村集体纯收入达到96万元,人均分配1600元,户户建了新房,家家有存款。
在带领群众前进的过程中,南园村党支部三位支委和两位村委干部(均为党员),一心扑在公事上。他们坚持集体办公制度,每天早上7点多,大家都按时到村委去办公,共同研究工作,处理问题,每天工作达9至10个小时。一些施工队为拉关系,悄悄给支部书记吴伟泰送红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有的送了退,退了又送,但吴伟泰一一拒绝,严肃地说:此路行不通!要想合作,不弄虚作假就行。
在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党支部领导成员知难而进,为群众利益艰苦奋斗。建在南油、蛇口工业区一带的餐厅、商店,过去有一段时间生意兴旺,人少忙不过来。几个党支委就到餐厅去帮忙,端茶倒水,下厨炒菜,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到深更半夜才能歇手。然而他们喝一杯汽水都得自己掏钱,付出的劳动也不计报酬。
村党支部领导成员只有3人,又是本乡本土的,既能齐心协力地工作,又能坚持原则。他们订出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做到重大问题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日常工作分工不分家,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一起去研究解决。支部成员在工作中受到挫折时,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互相埋怨,而是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有谁处理问题不当,错误之处,大家也敢于进行批评。
村民们看到有这么一个团结的班子,都高兴地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合资企业——深圳市嘉年印刷公司深方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杨观恩,是先进党员的典范之一。
嘉年印刷公司是由国内外3个股东组成的合资企业,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9万元,比上一年增长42%;销售收入2497万元,增长53%;实现利润328万元,增长43%;全员劳动生产率49849元,增长24%;还实现了外汇顺差249.6万港元,增长52%。面对这些出色成绩,杨观恩完全可以无愧地说:我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作为党支部书记,杨观恩一方面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开放政策,妥善处理与外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注意维护我方的利益,又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把各方利益统一于合资企业的整体利益。合资的外商对杨观恩的工作很满意,说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合作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观恩从来都以“特别高的觉悟,特别严的纪律,特别好的作风,特别高的工作效率”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生活上,杨观恩廉洁奉公,不搞特殊化。他原是副处级干部,在公司也担任领导职务,但他总是以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出现,从不讲究自己是哪一级干部、应该享受什么“待遇”。在社会上的一些人追求豪华小轿车、豪华办公室和豪华宿舍的时候,他始终坚持做到“三个一样”:在住房分配上和一般干部一样,在饭堂排队买饭和普通职工一样,乘大客车上下班和其他员工一样。有时因私事要用公司的小车,他都严格按规定付款,从不马虎。他的一言一行,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中外合资企业里,外方人员往往是通过我方的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的言行来理解和认识党的形象的。同时,作为合资企业里的党组织和党员,不仅要接受我方群众的监督,而且还要接受外商和外方员工的监督。杨观恩深深懂得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形象之重要,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注意抓好党支部的建设,并通过好的党风来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风气,为党争光,为社会主义争光。
他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基本上做到每月有一次党小组会,每季有一次支部大会。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大家不要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时刻想到党员的责任,要求党员做执行国家政策的模范,做生产和工作的模范,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做团结的模范,做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模范。
由于支部的严格要求和教育,一批党员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骨干,公司的5个职能部门有4个部门的负责人是党员,4个车间均由党员担任主任或副主任。全公司的34名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多次被深圳市委和市轻工业公司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深圳党组织和党员的出色表现,是深圳党建工作最形象的注脚。市委书记李灏曾说:“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应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何开创党的工作新局面?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深圳的党建工作以格外出色的答案,消解了他的疑虑和担心。
坐在深圳第一次党代会的主席台上,李灏神色凝重,感慨万千。他或许想起了黄学增和第一个党支部,想起了曾生和东江纵队,想起了蓝造和江南支队。火一样的战旗依旧在深圳飘舞,无往而不胜的党组织依旧在深圳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