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亭蔡献臣故居

后亭蔡献臣故居

蔡献臣故居(颜立水2020年5月3日摄)

位于大同街道东山社区后亭里148号,现为蔡氏祠堂。建于明代,原为前、后两落大厝带左、右两护厝,护厝早年塌圮,后落于1998年拆建。现建筑坐东朝西,两落大厝之间有天井,两侧设过水廊,建筑面宽14米,通进深23米。前后落落差1米。前落门厅仍为原貌,土坯墙体,木柱承重,面阔5间,宽14米,凹形门廊,门两侧有对称圆窗;中为过厅,两侧各有1间小房;悬山顶,三段式屋面,门廊有五级石台阶。后落为敞厅形式,面阔5间,举架高大宽敞,有新修的石柱、水泥和木构梁架。故居前保留原有的长方形池塘,池塘长30米,宽13米。有三合土矮墙池岸,其西侧长31米,高1.2米,厚0.35—0.4米。蔡献臣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修建水渠,引汀溪下游之水疏浚护城河并灌溉周边农田。此渠流经故居前池塘,下游通往同安城护城河,今水渠遗址仍保留使用。前落基本保留明代建筑质朴风格,厝前旗杆石已丢失。

蔡献臣(1563—1641),字体国,号虚台,以直言敢谏著称,故别号直心居士,同安翔风里平林(今金门琼林)人。他10岁随父赴任所,19岁娶嘉禾里池浴德之女为妻。万历十七年(1589)与金门同乡蔡懋贤、蒋孟育、陈基虞、黄华秀为同榜进士,人称“五桂联芳”,并与蔡复一、许獬、卢若腾合称“金门四秀”。蔡献臣进入仕途后,初授刑部主事,后迁礼部主客郎中,又迁湖广按察使。任上被礼部尚书右宗伯以“楚藩案”(辽王朱宪炜谋反案)参劾罢归。

蔡献臣原住浯洲平林里,为避倭寇骚扰,举家内迁同安城内。父逝后,蔡献臣携母黄氏(文水黄国枢次女)住同安城南别业望洋庵,并游端平山(今属同安区新民镇禾山村),作《游端平山记》。后来,蔡献臣被起用至浙江巡海道,改领提学道。他善于选拔士子,奖掖后进,浙人为之立生祠。天启间(1621—1627)召为南京光禄寺少卿,又因宦官构陷,再次遭罢。

蔡献臣归田后,对地方公益事业贡献良多。不但捐资倡修三秀雪山岩、马巷通利庙、香山岩僧舍;还倡修和尚桥、西安桥、重筑海丰埭,并应县令李春开之聘,编纂《同安县志》。个人专著有《清白堂稿》《四书讲义》《仕学潜学讲义》《笔记》等。蔡献臣逝世的第二年,朝廷追赠光禄寺常卿,晋赠刑部右侍郎(正二品),配享朱文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