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古庙
2025年09月26日
东山古庙
东山古庙(颜立水摄)
位于大同街道东山社区东山路222号,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由县令李彰创建,清代重建,2016年于原址翻建。坐北朝南,前、后两殿,总面阔16.3米,通进深17.8米。前殿面阔3间,平开五门,门额置青岗石“发山兜保”匾,并悬“玉旨敕封东山古庙”木匾。门联镌“东德配于天功不朽,山灵钟此地福无疆”。左稍间门楣镌“普慈堂”(祀公婆神与和合仙);右稍间门楣镌“拱极社”(明嘉靖间抗倭结社而名)。入门檐廊保存的4根圆形石柱和莲瓣纹覆盆柱础,应是宋代圮废普慈院的遗物。抬梁式梁架,三段式翘脊,殿前建拜亭,宽10米,深3米,立8支蟠龙石柱。前、后殿之间为天井,两侧为过水廊及龙虎壁。后殿面阔3间计6.2米,进深8.3米,抬梁式梁架,厅内主祀护国尊王(康熙版《大同志》载祀“迦毗罗王”,民国版《同安县志》载祀“护国尊王”,今祀在唐代“安史之乱”中守城殉职的张巡)。庙前广场西侧立明代《东山庙记》碑,高1.8米,宽0.85米。广场建“清泉池”及戏台。庙后立护国尊王石雕神像,底座高10.2米,全身立像高7.6米。
东山古庙与台湾多间庙宇经常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13年被厦门市政府、市台办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被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列为“福建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联系点”。2014年6月13日,第六届海峡论坛暨妈祖文化周系列活动期间,台湾百间宫庙4000多人进香团到东山古庙进香祈福。东山古庙成为联系两岸感情的纽带。
东山古庙大门“玉旨敕封东山古庙”匾
(颜立水摄)
明代组织乡民抗倭的拱极社(颜立水摄)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