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塘“澹斋”书房
后塘“澹斋”书房(岩立摄)
位于五显镇后塘里154号。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嘉庆七年(1802)重修。坐北朝南,为单落古厝建筑,前有庭院,总面宽10.7米,通进深12.5米。大厝面阔3间计10.7米,进深1间计6.2米,中为厅堂,两侧边房,硬山顶,燕尾脊。厅内西壁嵌有清嘉庆七年(1802)《澹斋小宗祠规约记》长方形黑石碑,宽0.41米,高0.15米,直镌小楷24行。《规约》记述当年颜氏子孙中有愚顽强恶者要占此为私屋,强行入斋居住,于是公议将此斋作为小宗祠,亦为子孙教读书斋。院门影壁嵌有“澹斋”石匾,隶书字体,匾宽0.75米,高0.2米。此建筑原为书房,后成为颜氏小宗祠堂。
书房创办者颜启畴,字启九,号端朴,乳名乌官,俗称“乌官祖”,浯江颜氏十九世。他俭朴创业,重视教育,“延师教子”。与元配王氏育有3子,依序为孔辅、孔宗、孔武,皆乐善好施,声名振于郡邑。长子颜孔辅(1645—1728)讳孕官,字永卿,号仁塘。清康熙五十年(1711)独肩其任,重修轮山文公书院并题“登山观海”匾额;康熙五十八年(1719)斥巨资修整文庙,使“文庙缭垣,易土以砖,堂庑俱极坚固”(乾隆版《泉州府志》卷61);雍正二年(1724),西安桥毁,“乡宾颜孔辅重建,易木以石”(民国版《同安县志》卷5)。此外,他还倡建玉堂祠堂(后塘颜氏家庙)、前街祠宇、同安关帝庙、董构浯江(金门贤聚)始祖祠堂。其孙颜茂华得娶马巷林芳德(俗称林百万)长女,曾孙颜畏则徙居台湾。颜孔辅行善积德,被授“乡饮大宾”(知县举办的乡饮酒礼中的年高德劭者)之誉。“乌官祖”次子孔宗,因“兄弟同时采芹(考中秀才),爰构斯斋为课读之处”。由于家族重视教育,又有读书的书房,因而子弟“笃嗜诗书,雪案萤窗”成风,一时登科出第者众。如孔辅之子皇求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武举人,国柱是太学生,天求是岁贡生。孔宗之子溶是贡生,莹是太学生,孙子寅是嘉庆十二年(1807)钦赐举人。孔武之子朝求也是太学生。其他子弟大多都有“庠生”(生员的别称)的学历。这说明清代乡村私塾对于培养人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五显后塘“澹斋”匾(颜祥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