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庄卢氏宗祠
古庄卢氏宗祠(颜立水摄)
位于大同街道古庄大社里416号旁,明正统十年(1445)始建,1985年重修时,于厅内地下出土一方契砖,2013年重修。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80平方米,为前、后两落大厝的廊院式建筑,中为天井及两侧廊道,面宽10.5米,进深19.2米。前落面阔3间,进深2间,凹寿门,门楣置“卢氏宗祠”石匾,三段式屋面。后落面阔3间,进深3间计10米,中设神龛,抬梁式梁架,硬山布瓦顶,三段燕尾脊。祖厅墙壁匾额琳琅满目,神龛“本音堂”上悬卢邹所立“侍御中丞”匾,右墙有金门贤聚卢氏宗亲敬献的“祖德流芳”“四岳流芳”匾额,还有厦门市文化局授予汉字改革家卢戆章的“新字始祖”匾。“本音堂”供奉着卢邹神主牌,上有阳文楷书“唐开基祖侍御讳邹卢公神主”字样。祖厅点金柱有“系出光州地钟银邑宗功远,支分卢岭基肇古庄世泽长”楹联。
同安卢氏开基祖卢邹为唐朝侍御中丞,唐僖宗乾符元年(874)自河南光州固始县游宦入闽。先居同安(当时为大同场)瓮内(今属汀溪镇),生齿日繁,外徙卢岭(今属汀溪镇褒美村,村中有“卢祖厝”遗址)。十四世卢宗发,字希颜,号复斋,于元初避难迁往浯岛(金门)颜厝(今贤聚),是为金门卢氏开基祖。卢宗发迁浯后,其胞弟卢宗兴(字希文),则分支县城之西里许的古庄,号“前卢”,以放鸭为生,后来逐渐繁衍,成为现在古庄六社(古庄大社、顶官田、下官田、大松脚、前宅、浮莲)的卢氏开基祖,分堂号为“西庄”(意即县邑之西的村庄)。宗兴之子卢延祚创筑“本音堂”(即卢氏家庙),宗兴堂弟宗振在后卢(今作后炉)去世,神主也入“本音堂”,后卢宅地嗣后建造奉祀池府王爷的“后炉宫”。同安卢氏自十六世世绵公(宗兴长孙)起开始编排字芸(辈序),即“世、孟、仲、季、时、秉、宰、甫、士、元、亨、利、贞”;后来又新编16字,即“树、培、家、学、振、兴、人、文、乃、函、以、德、惟、克、永、世”。而迁往金门的卢氏,以卢宗发为一世,自二世至三十世字芸为“君、汝、大、一(乾、继)、思、廷(宜、纯、庆)、以、必、茂、甫、卿、载、知、民、怀、其、德、士、尚、尔、志、礼、敬、贤、文、义、道、昌、明”。同安古庄原有的卢氏族谱,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因洪水淹没而流失,乾隆四十五年(1780)村民卢如圭特到金门抄谱。沧海桑田,今天保存下来的这部手抄谱牒已残缺不全,但从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记述,卢氏“自卢岭迁斯地(指古庄),与金岛贤聚及本乡前卢(今前宅)一本之亲”。而金门卢氏家庙象贤堂也有这样的楹联:“由卢岭而渡浯江风高于山泽长于水,从贤聚以追固始基承乎北派永乎南。”这些都说明金门贤聚与同安古庄的卢氏同宗共祖,一脉相承。1999年1月10日,笔者承金门知名人士许金龙先生之托,帮助金门卢氏乡亲“寻根”,并在《金门日报》撰文介绍同安卢氏与金门卢氏的血缘关系。后两地宗亲不断来往,2007年12月8日古庄卢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时,金门组织百人谒祖团来到古庄祭祖,两地的卢氏宗亲也由此续写了新族谱。
卢氏宗祠内悬挂的『侍御
中丞』匾(吴稳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