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烧陈沧江墓

后烧陈沧江墓

后烧陈沧江墓(颜立水摄)

康熙版《大同志》卷10载,“陈知府健墓,在长兴里后萧”,也就是现在五显镇明溪村后烧西村鹤来山麓,为夫妻合葬墓,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序为圆形石望柱(俗称石笔或石烛),墓道坊(或称神道坊),马、虎石像生(正四品官员石兽),墓池,三级墓坪,供桌,碑亭,封穴。墓塚为三合土,平顶圆形,墓围以7块素面石板卫护,塚前立有江天道人草书《次成韵作沧江寿域》七言律诗石碑一方。

据《浯阳陈氏家谱》载,这是墓主生前自题诗。诗云:“封城山绕笔花题,云带晓霞淡淡栖。马鬣风高摇篆草,牛眠梦破兆文奎。松杉雨露千年翠,冠冕声华百代齐。鹤啸海天巢石榻,笑看夕阳未还西。”诗碑前面紧挨着一座九脊重檐四柱单间石碑亭,高3.5米,面宽1.8米,深1.3米,亭盖内刻有八卦图案和“鹤山钟秀”文字,中置带龟趺石碑一方。圭首石碑高1.39米,宽0.64米,碑额横题“皇明”,其余文字分四行直刻“赐进士第历守三郡进阶中宪大夫前刑部郎中沧江陈公暨配诰封宜人慈济宋氏墓道”。须弥座供桌高1.03米,正面有昂首麒麟和仙人、鹤、鹿浮雕图案。三级墓埕,两侧双层三曲墓手左右对称逐外伸展,翼墙以整块石板叠砌,十二道墓手顶屋脊端分别饰以印斗、龙首和石狮(左雄右雌)。墓池宽10米,深8米,三面护以石栏。外埕原有的石像生仅存石马一匹,身长1.53米,体高1.44米。神道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明间立柱高4.6米,上雕坐狮,边柱外饰假箍头,总面宽6.64米,明间小额枋下置龙首鱼身的鳌鱼雀替,小额枋南面镌“嘉靖丙辰阳月吉旦立”;横额正背面镌“锡恩褒劝”和“厥绩益懋令誉孔昭”。次间小额枋上的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刻“进阶大夫”“出守三郡”和“司寇正郎”“荣登甲科”。明间大额枋上置庑殿式屋顶,墙柱间安置供牌状的恩荣匾,屋脊两端饰尾巴上扬的蚩尾,脊中葫芦已失,四根方形立柱前后各夹以高1.46米半边葫芦状抱鼓石,圆形望柱高3.32米。陈沧江墓于2001年被列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陈健生平事迹见《北门岳伯坊》一文)

后烧陈沧江墓带龟趺墓碑(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