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圳吕氏家庙

四口圳吕氏家庙

四口圳吕氏家庙(吴稳水摄)

位于新民镇四口圳社区386号,是奉祀吕于树以下历代祖先的祠堂。初建年代不详,1997年重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是闽南传统型的两落宗祠,砖木石结构,硬山布瓦顶,燕尾脊。

在四口圳社区内另外还有3座吕氏祖祠,都是吕氏家庙的分祠。4间祠堂门前都有水圳,故名“四口圳”。

第一座是“举思堂”,为吕氏家庙的分祠之一,2002年重建,为闽南传统型单落独院式宗祠建筑,硬山布瓦顶,燕尾翘脊,院门屋面抬升呈牌楼式屋顶,悬“理学留香”匾,面宽三开间的大敞厅,大厅有柱联镌刻“循祖德贞忠笃孝懿美裕后昆,遵古训理学传芳勋猷振前程”。

第二座是祖公厝,位于四口圳社区门牌499号,20世纪90年代重修过,有着清代的建筑风貌,前后两落,土木石结构,为双进一天井式的典型闽南建筑。后落中为敞厅,厅内有祖龛,应该是将原本的住家改建为祭祀祖先的祖厝。

第三座位于四口圳社区397号,吕氏族人称之为“新大厝”,其始建年代应该较晚,也是1986年重修过的古建筑,是一座前后两落带左右护龙的闽南传统大厝。前落略有毁坏,后落基本完好,还保存有清代初建时的阶石、柱础、椽梁等构件。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吕长顺从母李氏偕弟潜溪由金门刘澳吕厝(同安吕厝当地人习惯称金门的吕厝为刘澳吕厝)到同安教书,后定居霞崎石井(今西柯镇吕厝)。后传至第七世吕于树,于明代中叶迁居四口圳,为四口圳的开基始祖。堂号“理学”,昭穆延用泉州统一辈序“尔甫希贤哲,于兹毓俊良。子孙敦本实,伯仲炳文章。若汝忠惟允,如余孝有常。立廉存素志,秉节植宏纲。登仁才猷著,经邦体用彰。云礽循祖法,奕世锡嘉祥”,共60字。

四口圳吕氏家庙祖厅(吴稳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