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塘颜氏宗祠
后塘颜氏宗祠(颜立水摄)
位于五显镇后塘里76号,康熙三十七年(1698)创建,1988年翻修,2018年重修。坐西向东,前后两进廊院式布局。中为天井及两侧廊道。面宽9.7米,通进深20.6米。前进面阔3间,进深11间,凹寿门开中门及两侧边门,门上置“颜氏家庙”辉绿岩石匾。穿斗式梁架,三段式燕尾脊。后厅为敞厅,面阔3间,进深3间计11.6米,硬山布瓦顶,燕尾脊。厅堂悬挂10多碣复制匾额,其中有明洪武敕封颜应佑的“乡贤子孝”匾、清颜孔辅的“义行”匾、颜紫阁的武进士匾、颜高勋的“御赐蓝翎”匾、颜惠庆的“国务总理”匾、现代颜西岳的“华侨之光”匾等。天井南北两廊有1988年重修记事碑和道光十五年(1835)“祖祠禁约规条”(内容见附文)。整座建筑有清代石构房基、阶石、柱础及抱鼓石,门前石埕立有16对旗杆石,其中有4对带座旗杆石。
后塘颜氏是浯江(金门)颜厝(今贤聚)的分支。明永乐七年(1409),浯江颜氏十一世颜同元(1379—1435)、颜德泰(1367—1413)堂兄弟徙居同安,颜德泰居铺前前街,颜同元先居从顺里,寻随庶母林氏移居长兴里后塘社(又称玉堂),自号顺兴,成为后塘、后坝、垵炉颜氏的始祖。宗祠内外点金柱有清代楹联,分别为“桃源世泽分浯水,鲁国人文焕玉堂”“由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入闽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门)而同(安)瓜瓞云礽”,从中可看出该族自鲁国(山东)至永春,至金门,再至同安的迁徙历史。
家庙为浯江颜氏二十世颜孔辅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倡建。颜孔辅(1645—1728)讳孕官,字永卿,号仁塘,后塘人,乡钦大宾。生平乐善好施,凡邑中大役,或独立出资,或倡首乐捐,义声远播。康熙五十年(1711)独肩其任,重修轮山文公书院并题“登山观海”匾额。康熙五十八年(1719)又斥巨资修整文庙,使“文庙缭垣,易土以砖,堂庑俱极坚固”(乾隆版《泉州府志》卷61)。康熙六十一年(1722)捐资并主持改回坐南向北同安关帝庙的重建工程。雍正二年(1724),还捐资重造西安桥。浯江(金门)、前街、后塘的祖祠都是由他主持创建,他的孙子颜茂华还得娶马巷“林百万”林芳德的长女,可见当时他在社会上的财力与地位。
宗祠堂号“桃源”,昭穆沿用浯江颜氏二世五郎公派裔自九世启用的字芸,“君天德光,体宽肇惟,有养启卿,肇美轮芳,子耀臣光,允章永绶,俞运奕昌”。
附:祖祠禁约规条
一禁:不许祠内晒曝五谷,堆积杂物,祠门首并上、下埕堆积五谷柴草;不许祠内椅桌、烛台等物,不肖子孙搬去家用;不许社中演戏,适逢下雨,搬入祠内演唱戕贼;宗祠起意之人灭绝后嗣;不许祠后焙荔枝、龙眼干,戕贼庙宇。
一禁:祠宇口南面,自芳有龙眼树一株,伤碍祖祠,众等公议银拾贰员交伊子收入,树坎洗为公地,后来子孙不得恃强占为盖屋或栽插;厘芳店口圹地基壹所,系祖公基址,后来子孙不得恃强盖屋,伤碍祠宇,如敢抗违,各房衿耆闻官究治;不许祠堂口旗夹缭缚牛羊,污秽朝廷名器;每月朔望,香火值祭,东头子孙不可缺失。
以上各禁约规条,如违者族众公革,罚戏壹台。
道光十五年四月 日,族众合约
(碑为黑色页岩质,高0.27米,宽0.43米,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