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施氏大厝

同安施氏大厝

施氏大厝内景(吴稳水摄)

位于祥平街道西溪社区霞路里16号。建筑群原有居于中间的施氏祖祠及东西两座生活起居大厝。大厝左右均有两列护厝。建筑群前有月眉池、升旗台和公所书房,后有武馆、将军井等配套设施。

据施氏族人回忆,祖厝一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拓宽道路时被拆除;一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并建成二层楼房;一部分被施氏后代改建为住宅。升旗台、月眉池等配套设施也相继被拆除破坏。今仅存西大厝一座,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砖石木结构三落传统民居建筑,硬山顶。中轴线从北向南依次为庭院、前落、天井、中落正厅、天井、后落,两侧为厢房。另有左侧护厝一列,右侧护厝仅存约1/3。西大厝基本保留原有的建筑式样。

现存施氏大厝只是一幢普通的民居,墙体除部分为花岗岩和红砖外,大都为夯土墙。这座大厝面阔20米,总进深40米。庭院约有100平方米,围墙应是后来所建,砖墙上抹了一层水泥。大厝正面檐墙的墙裙以整块泉州白花岗岩砌成,上半部是红砖砌成的空斗砖。门两边有两扇石窗,以石条为窗棂,可以通风、透光。庭院两侧分别有两道通向护厝的门。前落的门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两旁是厢房。天井不大,地面铺设花岗岩,通常都用于养花种草,两侧是两间“榉头”。

施氏大厝厅前“武魁”匾(岩立摄于1999年9月)

中落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式结构的梁架把厅两侧分隔为一边两间厢房。厅前悬挂四块匾额:一为“武魁”匾,上款“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粮饷监课兼管福建巡抚事杨昌睿为”,下款“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乡试中举人第五十八名施朝凤”;二为“亚魁”匾,上、下款均已脱落莫辨;三为“德可风范”,上、下款已佚失;四为“节孝”匾,上款“□表故儒士施凤标妻吴氏守六十年享寿八十有一立”,下款“大清同治二年秋八月吉旦”。

正厅的供桌上供奉施琅塑像,墙上悬挂着福建晋江临濮施琅纪念馆赠送的“万世光辉”匾。

从正厅的后轩门进去,经过寿堂后就是后落,天井里种花草和放置杂物。后落被分隔成4房2厅,并与左侧的护厝相连。庭院、正厅及后落都有进入护厝的门。护厝为马鞍脊屋顶,共有6间房,以过水廊与大厝相连。

在大厝的右边,原来的护厝被拆得只剩3间房,其余部分已建成楼房。再往右,在一幢楼房的旁边还能看到原祖厝的一小部分,这部分的屋顶依然保存原样。

施氏大厝于2000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

(参考谢明俊先生提供的资料撰写)

霞路里施氏大厝(颜立水2020年5月摄)